吴伟平 发表于 2022-4-15 22:01:29

游山东——曲阜孔庙


游山东——曲阜孔庙
第二天,我们开车到曲阜,走进老城,里面人来车往,步行大约四五分钟终于看到了售票大厅,通票150元,可浏览孔庙、孔府、孔林,由于时间紧我们只游览了孔庙和孔府。

我们先游览的是孔庙。金声玉振坊石刻是进孔庙的起点,孔庙的第一个门坊。 “金声玉振”四个大字是明代著名书法家胡缵宗题写的。孟子对孔子有过这样的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金声”、“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磐(玉振)告终。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赞颂孔子对文化的巨大贡献。因此,后人把孔庙门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为“金声玉振”。孔庙建筑中轴线上的第一座门是棂星门,棂星门内便是孔庙的第一进院落。里面耸立着两座石坊,一个是“太和元气”,一个是“至圣庙”。其中,太和元气形容孔子的思想象空中的天体一样循环往复、永恒长存。而“至圣”一词,则把孔子的思想推向登峰造极、无人可以超越的地步!圣时门是孔庙的第二道大门。过圣时门,豁然开朗,偌大一个庭院,古柏森森,迎面3架拱桥纵跨,称为“壁水桥”。壁水桥北是孔庙的第三道大门——弘道门,它是雍正根据《论语·卫灵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而钦定命名,以赞颂孔子阐发了尧舜禹汤和文武周公之道。

大中门是孔庙的第四道大门。“大中”取义于孔子的“中庸之道”。过大中门,即进入孔庙第四进庭院。院内奎文阁原名“藏书楼”,金代重修后改名“奎文阁”。黄瓦歇山顶,三重飞檐,四层斗栱,是我国著名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奎文阁前有两座御碑亭,亭内外共有四幢明代御碑。每幢高 6米多,宽2米多,碑下的龟趺高1米多。其中“成化碑”是孔庙的名碑。明成化四年(1468年)立,明宪宗朱见深御制碑文,极力赞诵孔子及其思想,是曲阜诸碑中对孔子推崇最高的一幢。其书法浑厚庄严,收放得体,多为楷书临摹范本。

过奎文阁便为孔庙的第六进庭院。院落狭长矗立着13座红顶红垣的碑亭,南8北5,两行排列,这些亭子是为了保存封建帝王御制石碑而建,俗称十三碑亭。亭内存碑55幢,是唐、宋、金、元、明、清、民国七代所刻。碑文多是皇帝对孔子追谥加封拜庙亲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庙宇的记录,由汉文、八思巴文(元代蒙古文)、满文等文字刻写。其中最大的一块是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所立,重约35吨,加上下面驮碑的赑屃(bi xi),共重65吨。十三碑亭院北,五门并列将孔庙分成三路。东为承圣门,内为祀奉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西为启圣门,内为祀奉孔子父母的地方;大成门居中两边掖门分别为金声门和玉振门。大成门内便是孔庙的第七进院落,也是孔庙的华彩部分。一进大成门,在大成门内石阶东侧,可看到一块刻有“先师手植桧”字样的石刻,是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关西杨光训手笔。碑后石栏围护着一颗桧树树高10余米,粗可合抱。这便是“先师手植桧”,先师手植桧原有3株,唐以后,金元明清几经荣枯、火灾,三桧中的另两株现已无存,独此桧死死生省、几经沧桑,孑然独立。先师手植桧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过去人们把它看作孔子思想的象征,认为它不仅联系着孔氏家族的命运,“此桧日茂则孔氏日兴”,而且还联系着国运的兴衰。宋代大书法家米芾赞曰:“矫龙怪,挺雄质,二千年,敌金石,纠治乱,如一昔。”站在大成门向前方望去即可见为纪念孔子讲学的杏坛。《庄子·渔夫》云:"孔子游乎缁惟之林,休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杏坛周围朱栏,四面环山,十字结脊,二层黄瓦飞檐,双重斗拱。亭内细雕藻井,彩绘金色盘龙,彩色绚烂.其中还有乾隆"杏坛赞"御碑。乾隆皇帝还曾为之赋诗:“重来又值灿开时,几树东风簇绛枝,岂是人间凡卉比,文明终古共春熙。”亭前的石香炉高约1米,形制古朴,为金代遗物。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是祭祀孔子的正殿,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他说:“孔子之谓集大成”,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前檐下为十根两两相对的浮透雕水磨大石柱(俗称“盘龙柱”),柱高5.98米,直径0.81米,每柱二龙对翔,盘绕升腾,中刻宝珠,四绕云焰,下饰莲花石座。从底到上全部雕刻深邃,云龙腾起如飞,神态各异,远而望之,祥云之中蛟龙盘旋飞舞,造型精美,雕刻剔透,为域内罕见,使人无不感到惊讶万分。据说清乾隆帝来曲阜祭拜孔子时,石柱均用红绫包裹,不敢让皇帝看到,恐怕皇帝会因其超过皇宫而怪罪。大成殿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里宋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大殿内巨大的神龛楼内,端坐着光彩照人的孔子塑像。塑像高3.35米。他头戴十二旒之冕(古代帝王礼帽),身着十二章之服,手执玉圭,正襟危坐,目光炯炯有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游山东——曲阜孔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