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平 发表于 2022-5-14 00:10:53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吴燕如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长津湖一役,浩气满乾坤!《长津湖》这部电影是由陈凯歌、徐克和林超贤导演的抗美援朝战争片,主要讲述了在敌我势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们靠着顽强的毅力和不畏牺牲的战斗精神把美国的王牌军队从鸭绿江打回到三八线,成功地扭转了朝鲜战局。

该片上映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其票房突破了57.72亿元,影厅里随处可见观众用纸巾擦拭眼泪的场景。究竟是什么引起了观众这么强烈的共鸣呢?影片开头,映入观众眼帘的是一幅山清水秀的图画,这里没有战争,没有硝烟,一切看起来是宁静而美好的。然而,哨声一吹,战争拉开了帷幕,和平是短暂的。伍千里随着“到”、“是”这两个坚定而响亮的回答马上奔赴战场,退伍的梅生告别妻儿不远千里地骑自行车赶过来,毛岸英主动请缨奔赴作战一线,第九兵团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一直回旋在空气中……影片中的展现出来的这些人物,小到普通家庭的成员,大到毛主席的儿子,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他们为了祖国这个大家舍弃了自己的小家,带着父母、妻儿的牵挂义不容辞地上了战场。随着冲锋号的响起,无数志愿军们不顾敌人的炮火是多么的猛烈,向前冲是他们心中唯一的信念。

那一幕幕可歌可泣的画面犹在眼前:毛岸英为了墙上的地图,错失了进入防空洞的时机;在整个战场只剩杨根思一个人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抱着炸药包向敌人冲去;一个个志愿军拿着枪坚定地耸立在阵地上的“冰雕连”……英雄们的忘我精神和坚定的意志,战斗的激烈推进,此情此景,无不让观众急促的呼吸与屏幕中的英雄们同频共振!可以看出,每次与敌人的正面交锋都是一场生命的博弈,志愿军们与死亡可能就差那么一厘米,影片中只剩上半截的梅生女儿的照片就足以凸显死亡的距离。然而,有些时候,为了抓住一切胜利的可能性,英雄们宁愿选择缩小那仅有的一厘米,在胜利面前,死亡,又算得了什么,他们就是在这一场场的博弈中让美军心服口服。影片正是通过一个个表现志愿军们坚定决心的情景呈现和一幅幅表现英雄们忘我精神的感人画面来传达这么一个时代主题——我们今日的和平,是无数志愿军们靠他们的血肉争取过来的,他们内心深处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不畏牺牲的战斗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敬畏!当看完影片,依然有无数感人的画面纷至沓来……

“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在总攻时,伍万里拿着枪冲进北极熊团指挥部,当他看到坐在地上奄奄一息的团长麦克里安时,他毫不犹豫地举起枪要打过去。这一举动被旁边的伍千里阻止了,伍千里告诉他“有些枪必须开,有些枪可以不开”,伍万里思索了一两秒后,转而愤懑地把子弹射向其背后的墙壁……伍万里,他一开始还只是一个叛逆倔强的毛孩子,加入军队只是为了让他哥瞧得起他,在战场上他慢慢地在成长,现在他真正地领悟到了英雄的定义和军人的精神——能在战场上为保家卫国而战的就是英雄,这并不是靠杀人的数量来定义的。这不到半分钟的细节不仅体现了伍万里情感的升华,更体现了影片主题的升华——战争的目的不是杀人,当敌人已经失去战斗能力的时候,中国的战士们是绝对不会赶尽杀绝的,这也正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核心要义。

雷公在影片中的最后一幕场景让无数观众泪目。从抱起标识弹的那一刻,雷公就知道,这样做意味着什么:死亡,是必然的,但他并不惧怕。在雷公把车开向敌军的时候,标识弹洒出来的白磷侵蚀着他的皮肤,敌机的炸弹不断向他轰炸,这世界上哪有不怕疼的英雄,只是雷公内心保家卫国的情感远远超出了这种疼痛感,他强忍着痛继续开着车。标识弹爆炸了,随着沂蒙山小调的响起,我们可以看到雷公被炸得血肉模糊,他用最后一口气说出的这句话“疼……疼死我了……别……别把我……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更加深层次地体现了雷公的牺牲精神。雷公一个人替众多志愿军们承受了所有的疼痛,这种疼,是雷公做出选择后的疼,喊疼的英雄更是令人心疼,他就像父亲一样守护着大家,也就是当之无愧的“雷爹”!雷公最后唯一的心愿就是能回到自己深深热爱着的祖国的土地,正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请求,让观众对雷公的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这部电影运用了诸多技法技巧,这对情节的发展、主题的表现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推动作用,如蒙太奇手法和拍摄角度的转换。影片中志愿军们与敌人第一次展开正面交锋的过程是非常激烈的。敌我两辆坦克刚好正面碰上,头对着头发起了炮弹,这时导演安排了子弹在空中旋转前行、相互碰撞、摩擦产生火花的慢镜头,这种延长时间的蒙太奇手法把紧张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这是呈直线型的两股猛烈的力量之间的搏击,无疑把观众悬着的心狠狠地吊着,让他们极度紧张地期待着结果。

影片中描写了志愿军们发起总攻前的场景,那天正值感恩节,天气极度寒冷,志愿军们不但没有棉服,而且饿了只能啃又小又皱又黑的土豆。当观众们看到这里的时候,心中已经逐渐油生出一丝丝的不忍之情。这时,镜头一转,美国军队在欢快地过着圣诞节,唱着圣诞歌,摆着盛大的宴会——一整只鸡,热汤热菜,应有尽有……镜头马上再转,映入观众眼帘的又是志愿军们缩成一团啃土豆的画面……这些对比镜头的反复横跳直击观众的视觉感官,从而引起观众的思考——小小的土豆,就能转化成志愿军们熊熊燃烧的爱国热情和强大的战斗力;大大的菜肴,却只能换来美军在激烈的作战过程中想着“晚上能不能吃上晚饭”的可笑问题。这对比已经不只是表面上物质条件的对比,更是敌我双方作战精神的对比。失败似乎是情理之中的,但我国志愿军们创造了历史性的奇迹,这种交叉蒙太奇的运用凸显了志愿军们的战斗精神,唤醒了观众内心对他们的敬仰之情!影片开头,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充满了战斗豪情,他认为战争的胜利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仰拍镜头的出场把他目中无人,高高在上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影片末尾,中国志愿军取得了胜利,把美军从鸭绿江打回到三八线,俯拍镜头下的麦克阿瑟显得是那么萧瑟而落寞。这种拍摄角度的转换放大了麦克阿瑟神态的对比,影片也正是通过这样的对比来侧面展现我国志愿军们强大的战斗力量!

总之,无论是影片的内容,精妙的细节设置,蒙太奇手法的运用,还是拍摄角度的转换,这些都从不同方面揭示了影片的主题——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不畏牺牲的战斗精神,这也正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从而唤醒了观众内心深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战争英雄的敬仰!如果没有他们的出生入死,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硝烟也许还会弥漫开来……英雄心事无今古,神物风云各有时。愿英雄们永垂不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