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车教育
标题: 视角之外,真相可寻(黄翊晗) [打印本页]
作者: 吴伟平 时间: 17 小时前
标题: 视角之外,真相可寻(黄翊晗)
尼采曾言:“世界上没有真相,只有视角。”初闻此语,似觉真理被解构,万物皆成主观的镜花水月。但细思之下,却能发现,视角是抵达真相的桥梁,而非真相本身的消解者。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伟大人物的故事都印证着这一点。哥白尼身处“地心说”统治的时代,教会与世俗都将地球视为宇宙中心,这是当时绝大多数人的视角。可哥白尼凭借对天文的观察与思考,坚持“日心说”,尽管这与主流视角相悖,却一步步逼近了太阳系运行的真相。正如伽利略所说:“真理不在蒙满灰尘的权威著作中,而是在宇宙、自然界这部伟大的无字书中。”哥白尼突破了旧有视角的桎梏,让人们得以窥见更接近真相的宇宙图景。
再看科学史上的经典案例——对光的本质的探究。牛顿从粒子的视角,解释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等现象;惠更斯则从波动的视角,阐释了光的干涉、衍射。两种视角各有其理,可真相是,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爱因斯坦等科学家整合不同视角,才最终揭示了光的完整真相。这恰如罗素有言:“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多样的视角汇聚,才能拼凑出更全面的真相。
在社会领域,马丁·路德·金为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也是突破视角壁垒、追寻真相的过程。当时,种族主义者秉持“白人优越”的视角,对黑人的苦难视而不见。但马丁·路德·金以“人人生而平等”的视角,振臂高呼,用演讲、游行等方式,让更多人看到种族歧视的荒谬与不公,推动美国社会向平等的真相迈进。正如他自己所说:“黑暗不能驱走黑暗,只有光明才能做到;仇恨不能驱走仇恨,只有爱心才能做到。”他以爱与平等的视角,撕开了种族歧视的虚伪面纱,让正义的真相得以彰显。
当然,视角的差异确实会带来对事物认知的不同,但这并非意味着真相的消失。就像盲人摸象,每个盲人的视角都只能触摸到大象的一部分,可大象作为一个整体的真相是客观存在的。当我们将不同的视角融合、校验,去伪存真,真相便会逐渐清晰。
所以,尼采的话并非否定真相,而是提醒我们,要以更开放、多元的心态去审视世界,通过不同视角的碰撞与融合,去探寻那隐藏在表象之后的、更本质的真相。正如帕斯卡尔所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正因为我们能思考、能从不同视角去探寻,才有可能接近那永恒的真相之光。
欢迎光临 金马车教育 (http://nanpaidiaoy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