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车教育

标题: 突破(陈奕翔) [打印本页]

作者: 吴伟平    时间: 前天 21:19
标题: 突破(陈奕翔)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生命的漫漫长途,总横亘着数不清的“高山”。有人在山前徘徊,望峰息心,只能在想象里勾勒山巅风景;有人却大步流星,于荆棘满布的崎岖中,探寻属于自己的瑰宝。这抉择的分野,本质是“突破”与否的人生叩问——突破自我设限的茧缚,方能奔赴生命的辽阔。
老舍笔下《鼓书艺人》里,艺人面对孩子们的苦难,曾陷入“心中翻腾,开不了口”的挣扎。他自觉“力量微不足道”,似被无形枷锁禁锢,这像极了医生面对绝症患者时,压垮他的往往不是患者苍白面容、游丝气息,而是“无能为力”的绝望,以及自我设限筑成的心灵樊篱。几十年前,“自证预言”理论道破玄机:心念如种子,若播下“我不行”的消极,行动便会如藤蔓缠绕,将结果拖向深渊;可若种下“我能行”的信念,行动亦会化作春风,催开希望之花。破解这枷锁,恰要借“自证预言”的反向力量——以积极心念为舟楫,冲破心灵牢笼。艾青诗云:“即使我是一只鸟,也需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艺人纵难改变孩子苦难处境,却能传递人情温度;医生纵无力回天,亦可在生命最后一程,慰藉心灵。信念,是打破自我设限的第一块基石,握住它,方能迈出突破的第一步。
回溯历史长河,总有勇者突破心灵禁制,以微光点亮人类认知暗夜。伽利略守在望远镜前,凝视月球运动轨迹,推翻亚里士多德学说,为运动学辟出崭新河道,让真理之水奔涌向前;梭罗背离消费主义浪潮,深入丛林伐木筑屋,以澄澈目光重新观照人与自然、社会的联结,于晨雾林间赏奇景、于暮色篝火悟新知,重构生活哲学;史铁生遭遇人生重创,在轮椅上与生死博弈,以笔为桥让灵魂与文字对话,打破世俗定义的“残缺”枷锁,在《我与地坛》的思索里,重拾生命重量与希望。他们的征程,照见突破的真谛:世人固化思维如厚重蚕茧,唯有以勇气为刀,剖开冷眼、嘲讽织就的丝缕,方能寻得精神坐标,挣脱自我设限的囹圄,让生命破茧而出。
加缪笔下的西西弗斯,永无止境地推石上山。风雨抽打着他的身躯,山林回荡着嘲讽,可在这循环苦役里,他却悄然打破自我设限。当红日再一次升起,他抚触巨石的双手,不再颤抖于“徒劳”的绝望;望向山路的目光,不再被“惩罚”的阴霾遮蔽。日复一日的坚持与磨炼,化作突破自我的利刃,刺穿心灵樊篱——他不再是“被惩罚的罪人”,而是“自我灵魂的战士”。于我们而言,日常困境亦如推石:学习中的难题、工作里的瓶颈,看似是重复的“上山”,实则是突破的契机。以坚持为斧,凿穿“做不到”的虚妄,方能在循环中触摸成长真谛,让每一次“推石”,都成为靠近自我突破的阶梯。
生命旅途,坎坷如棘、危难如虎,而突破之道,当以“信念、独立、坚持”为箭镞。以信念为强弓,拉满“我欲渡河”的决心,任他惊涛骇浪,信念之弦不松;以独立为韧弦,绷紧“不随波逐流”的清醒,纵是杂音纷扰,独立之音不哑;以坚持为利矢,瞄准“突破自我”的靶心,哪怕千回百折,坚持之力不竭。当此箭离弦,必射穿“恐惧危难”的内心迷雾,让突破的箭矢,直直扎进生命辽阔原野。
常言道:云程发轫,万里可期;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突破,是破茧成蝶的疼痛,更是羽化新生的荣耀。愿我们手握信念火把,脚踩坚持基石,在自我设限的迷宫里寻得出口,奔赴辽阔山海——那里有未被定义的风景,有突破后才会遇见的,属于生命本真的辽阔与自由。






欢迎光临 金马车教育 (http://nanpaidiaoy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