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车教育

标题: 突围(张力扬) [打印本页]

作者: 吴伟平    时间: 2025-9-29 17:12
标题: 突围(张力扬)

清晨,淡阳被缥缈晨雾轻笼,影影绰绰。树丛间蝉鸣聒噪不休,搅得我心湖涟漪阵阵,忐忑难安……想来是明日要代表学校参加市作文比赛,才教我这般心绪难平。
我木然走在街上,脑海一片空白。“如何在大赛中突围?”这问题如藤蔓般缠绕心间,成败几何,我毫无底气,前几晚的精心构思早已消散如烟。行至巷口,习惯性抬眸,目光落向那棵桂花树下的小摊,一张熟悉的笑脸撞入眼帘,心头顿时安定了几分。听母亲提过,摊主早年离异,仅凭这小摊收入,独自抚养着一个残疾的儿子。恰逢周末,天刚放晴,生意想来清淡,她又该如何“突围”呢?
没有阳光眷顾的街道,透着几分阴冷。我选了处干净的座位坐下,不过转瞬,一碗热气腾腾的桂花赤豆汤已摆在眼前。她顺势坐下,笑盈盈道:“还得上学呢?快趁热喝,这桂花新鲜得很,是我今早天没亮就去摘的。”她的话语似一束暖阳,烘得我心头暖暖的。我抬眼望向旁侧的桂树,枝头的桂花果然稀疏了一大片。
彼时,阳光终于穿破层雾,毫不吝啬地泼洒下一片暖意,给桂树镀上了一层金黄薄纱。几朵迎光的桂花缓缓绽开细缝,似在酝酿一场盛大的绽放。我轻轻舀起一勺桂花赤豆汤,送入口中,赤豆的绵软与桂花的清甜在舌尖晕开,熨帖了味蕾。霎时间,层雾散尽,炽热的光辉铺满街头,桂花仿若在这一刻绽出了“突围”的笑颜。我接着品味这碗汤,桂花的馥郁里,竟也藏着一丝若有似无的苦涩。就在此刻,我豁然开朗。
望着她带笑的脸庞与鬓角的白发,我忽然懂了:人生苦难万千,世人处世态度迥异,“突围”的形式也各有不同。古有范仲淹贬谪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突围;欧阳修“在乎山水之间”的心境突围;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突围;苏轼“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旷达突围;张岱沉醉于“上下一白”“天人合一”境界的哲思突围。汤中有桂花,人亦如桂花,纵生活苦涩千万种,我们仍需以乐观旷达的襟怀直面,不是吗?
突围,是人生的必修课,更是破茧成蝶的密钥。 它无关身份地位,无关处境顺逆,只关乎一颗敢于破壁的心。
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纪失去双腿,命运的困局将他囚于轮椅之上。他曾在地坛的寂静中反复叩问生死,在绝望的边缘徘徊。可他最终从“残疾”的囹圄里突围——不是逃离痛苦,而是与痛苦共生,在文字的世界里构建起精神的圣殿。他笔下的地坛,是荒芜中的喧嚣,是绝望里的救赎,这份突围,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见,是在废墟之上重建价值的勇气。
敦煌的守护者常书鸿,在巴黎艺术界声名鹊起时,却因一幅敦煌壁画的照片,毅然奔赴西北荒漠。彼时的敦煌,是风沙侵蚀的破败,是盗窟横行的荒芜,是无人问津的文化绝境。他在贫病交加中坚守五十载,修复壁画、整理文献、培育传人,硬是从遗忘与破坏的困局里,为敦煌艺术突围出一条生路。这份突围,是对文化根脉的执着守望,是在绝境中点燃文明火种的担当。
再看当下,疫情的阴霾曾笼罩全球,无数企业面临生存危机,无数个体遭遇生活困顿。有人在产业链断裂的困境中转型,有人在隔离的孤独里深耕技能,有人在资源匮乏时开拓新局……他们的突围,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是于危机里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的智慧。
突围的本质,是对“困”的解构与超越。它可能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决绝,是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是钱学森冲破阻挠归国的坚毅,也是我们每个普通人在生活的琐碎与重压下,依然选择微笑、选择前行的韧性。
这世上从无坦途,困局如影随形。但正如那碗桂花赤豆汤,苦涩中自有清甜;正如那枝头的桂花,在雾霭中终会绽放。真正的突围,不是逃避困局,而是在困局中淬炼出更强大的灵魂,在突围的过程中,活成自己的光。
我付了钱,向摊主道过谢,转身走向赛场。此刻,大赛的结果已不再是我唯一的执念。因为我明白,无论赛场内外,人生的每一次“突围”,都是成长的刻度。愿我们都能如那破雾的阳光、绽放的桂花,在人生的困局里,勇敢突围,而后在更广阔的天地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这,才是“突围”最动人的意义。






欢迎光临 金马车教育 (http://nanpaidiaoy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