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车教育

标题: 水花为证,少年封神 [打印本页]

作者: 吴伟平    时间: 2025-11-21 10:40
标题: 水花为证,少年封神
水花为证,少年封神

①她静静地站在10米高台上,耳朵里没有任何嘈杂的声响,全场肃静,连呼吸声都能听见,大家都在等这个前三跳令人赞不绝口的选手的这一次的表现。
②这是全红婵的第四跳,也是唯一一个倒立动作。她将手紧贴在台面上,双腿打直,双手渐渐向腿靠近,撑在双脚之间,两条腿轻轻地抬起,在空中并拢,完成了倒立,不掀起一丝波澜。
③突然,她猛地抬头,双腿弯曲,手掌撑了一下,离开了跳台,动作干脆得仿佛在空中停顿了一秒,定格成了一幅画。她先是空中转体三周,自如得活像一只在水里自在的游鱼,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灵巧活泼却不失一个“梦之队”队员的稳重。整套动作安排合理,倒立后跳更是展现出了全红婵纤细的身材。虽是一个3.2的难度系数,但整个在空中的动作的完成度和连贯性是其他选手比不上的。
④还没等大家从她完美的动作中反应过来,全红婵像一根针笔直地掉进水里一般,在一串串小到不用在意的白色泡沫中消失在了水中,没有落水的声音,只有气泡从水底轻轻冒上来然后破裂的声音,水花在她的感染下,也全然消失不见。
⑤此时,全场的气氛拉到了高潮,会场中的音乐声被观众和教练们无限的称赞声压下去了,大家都被这个14岁的小女孩震撼得哑口无言。观众席上的中国助威团一个个都抖动着手中的红旗,呐喊声远比之前任何对一个参赛队员的都要洪亮。
10分,10分,10分!全场满分的成绩让第四跳的全红婵已经以断层式的成绩锁定了这枚金牌,她征服了所有的裁判,以三跳满分,总分466.0的优异成绩,碾压其他选手,夺得了这枚金牌。
⑦她震惊世界的精彩表现和独门秘籍“水花消失术”使所有人都记住了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上,有这样一个14岁的中国姑娘——全红婵。
1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集中描写全红婵的第四跳,通过这一典型瞬间完整呈现其夺冠历程与高超技艺。
B. 文章结尾提到“水花消失术”和“震惊世界”,侧面烘托来表现全红婵技艺的高超。
C. 文章对跳水动作的描写以白描为主,语言简洁平实,力求准确再现比赛过程。
D. 文章以“水花消失术”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使内容形成前后呼应的整体结构。
2全红婵第四跳的倒立动作在整套动作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结合文本细节分析其技术价值。
3、文本中多次运用比喻手法刻画全红婵的动作(如“凝脂玉雕”“离弦之箭”“银针坠海”),请任选两处分析其表达效果,并说明这些比喻共同突出了她的哪些特质?
4、从文本描写的“全场肃静”到“气氛拉到高潮”的情绪转变中,能折射出观众和裁判对全红婵怎样的态度变化?这种变化的核心原因是什么?
5文本强调全红婵“三跳满分”“断层式成绩锁定金牌”,结合她第四跳的表现,分析“水花消失术”为何能成为她征服裁判的关键因素?
参考答案
1、B
2答案:倒立动作是第四跳的核心起始环节,也是整套动作的“奠基点”。文本描述其“双手紧贴台面、双腿打直并拢、不掀起一丝波澜”,既展现了她极强的核心力量与身体控制能力,为后续起跳、转体、翻腾提供了稳定的发力基础;同时作为唯一的倒立动作,其高标准完成度(如“如秋叶坠枝般静谧”)提升了整套动作的技术难度与观赏性,成为她斩获满分的重要支撑。
3答案:①“凝脂玉雕”喻指她静立高台的姿态,既体现了身形的纤细优美,又突出了她的沉稳专注,将少年选手的灵动与定力融为一体;②“银针坠海”喻指她的落水动作,精准表现了入水的笔直、轻盈与利落,呼应“水花消失术”的绝技。这些比喻共同突出了全红婵的技术精准度、动作美感、身体控制力,以及远超同龄人的沉稳气场。
4答案:态度变化从最初的“期待与关注”(全场肃静,聚焦其表现)转变为最终的“震撼与折服”(欢呼赞叹、满分认可)。核心原因:一是她第四跳的动作难度高(系数3.2)、完成度极佳(倒立稳、转体翻腾连贯);二是“水花消失术”展现了极致的技术水准,打破了观众对跳水动作的常规认知;三是14岁的年龄与逆天表现形成强烈反差,用实力征服了所有人。
5答案:①从技术层面看,“水花消失术”体现了极高的入水控制能力——文本描述“像一根针笔直地掉进水里”“没有落水的声音”“水花全然消失”,符合跳水项目对“入水角度、压水花技巧”的核心评分标准,是技术完美的直接体现;②从裁判评分逻辑看,难度系数3.2的动作已具备高分基础,而“水花消失”这一超出同龄选手的绝技,形成了差异化优势,让她在“完成度、美感、独特性”上远超对手;③从比赛氛围看,这一绝技带来的视觉冲击(如“气泡轻轻冒上来然后破裂”),强化了裁判对其技术实力的认可,成为满分评分的关键依据,最终助力她实现断层夺冠。





欢迎光临 金马车教育 (http://nanpaidiaoy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