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车教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吴伟平书法
查看: 1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骨气

[复制链接]

2806

主题

3044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10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8-20 15:27: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谈骨气
吴晗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相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两千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绝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作者简介
吴晗(1909-1969年):著名历史学家。一个极有骨气的人。他坚持真理,反对邪恶。十年动乱中,由于不肯向四人帮低下高贵的头颅,连同妻子、女儿一起被迫害致死。
写作背景
《谈骨气》写于1961年春,最初发表在同年3月4日《中国青年报》。其时,正当新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艰难途程即将结束的时刻。在这之前,“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②摘引自《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单行本,第19页。也就在这个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且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②。在这个发生重要转变的历史阶段,要团结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地克服困难,奋勇前进,除了必须依靠党的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果断的措施外,还必须最大限度地唤起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的革命热情,艰苦奋斗。为此,就需要大声疾呼,发扬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振奋民族精神,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克服暂时困难。吴晗的《谈骨气》一文,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写成的。
当时,正是由于我们工作上的失误和苏联社会帝国主义背信弃义的叛卖行径,整个国民经济处于暂时的严重困难时期。一部分人在困难面前犹豫彷徨起来,甚至对前途失去了信心;极少数人则企图从某些国家那里乞求恩赐,想讨根什么魔杖来创造奇迹。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吴晗同志没有动摇,他对我们党和我们国家的前途依然充满信心。他想到了毛泽东同志一九四九年八月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所发出的断言:“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他坚信,有骨气的民族,是任何敌人也吓不倒、任何困难也压不垮的,于是怀着满腔爱国热情,以毛主席概括出来的这一命题为中心写下了《文天祥的骨气》、《爱国学者顾炎武》、《论民族英雄》、《谈骨气》等一系列论文,有意识地向人们集中进行“骨气教育”。当时,他的这些著述在增强人们克服困难的信心、提高人们爱国主义情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然,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精神,骨气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在今天,我们的祖国正在从“四人帮”的严重残害下复苏过来,困难很多,但前途无限灿烂。作为一个中国人,在困难面前,在西方国家的所谓文明和繁荣面前,应当保持自己的骨气,有决心、有毅力凭着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党的领导下去克服困难,夺取四化建设的胜利。从这个意义上说,《谈骨气》一文的现实教育作用是无庸置疑的。
阅读指导
《谈骨气》原文共十二个自然段,选入课本时略去了第三自然段(这一段的原文是:“什么叫骨气,指的是抱有正确、坚定的主张,始终如一地勇敢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遭遇任何困难,都压不扁、折不弯,碰上狂风巨浪,能够顶得住,吓不倒,坚持斗争的人。”)和第六自然段(这一段原文是:“从孟子的三句话举三个例子。”),现存的十个自然段,在阅读时可以分为三层。
即:第一层(包括第1—4自然段),这一层首先直接申明“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继而从理论上阐明了“骨气”的含义;
第二层(包括第5—9自然段)引述了三个例子,具体说明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第三层(第10自然段),这一层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加深一步,指出“骨气”在今天时代的具体内容和在当前发扬我们民族的这一光荣传统的意义。
这三层紧密衔接,互相照应,层层深入,首尾贯通,对什么是有骨气,怎样做才算得有骨气,为什么要提倡有骨气等问题,进行了生动具体的阐述。

资料助读
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作者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主张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或道理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1、作者的主要观点(论点)是什么?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2、为了证明这个论点,作者列举了哪三个人的事例并概括出来?
南宋文天祥宁死不降;古代穷人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暗杀。
这三个事例就是证明论点的论据属于议论文中的事实论据
3、提问:中国人有骨气的事例很多,选取这三个人的事例有代表性吗?列举的三个人物能否顺序颠倒?为什么?
文天祥是丞相,穷人是平民百姓,闻一多是民主战士,按照从古到今的顺序,什么阶层的人士都有,很有代表性;同时,三个事例按顺序证明了孟子的三句话,围绕中心论点,所以很有说服力。同学们以后写议论文,如果要找事实论据,就要注意,所举的论据要有代表性,最好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阶层的事实论据各举一例,这样你写的议论文就更有说服力。
论证方法的判断依据及答题模式
类别
判断
依据
答题模式
举例/事例论证
史实、事实
实例
运用了举例/事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XX(概括事例)证明了XX(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
名言、警句
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了XX名言,论证了XX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对比论证
正反对比
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把XX和XX进行对比,(突出、强调)论证了XX的观点。
比喻论证
比喻手法
运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XX比作XX,证明了XX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通用答题格式
运用XX论证方法+论证了XX观点+效果。
了解议论文的结构与论证思路的关系,熟悉一般答题格式
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论证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把握论证思路需要注意:
·1.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文章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
·3.明确论证中使用了论证方法。
·4.明确论证的角度,即是正面论证还是反面论证分析论证思路,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如最后”一类“首先”、接着”、“然后”表承转的词语。
方法小结
第一:通读语段,勾画关键词,分层。
第二:按顺序分析每一层,可从论证方法入手,并指出论证了什么。
第三:对于表态、看法,观点、结论等之类的文字,在分析时可直接引用或提炼。
常见的答题思路:首先作者提出……观点;然后……;接着……;最后……(得出……的结论)。
论证思路具体答题格式:
首先,
①直接提出……的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②通过写……的事例(或趣事、典故、传说寓言等)(或引用名言),提出……的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接着,
①用……的事例(典故、传说、寓言等或引用名言)从正面(或反面)论证论点。
②从……几方面论证论点。(当有分论点时可用此格式)
最后,
①得出……的结论
②总结全文…
③归纳论点:……
④发出导召、提出希望等
示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证思路:
首先,作者列举了历史上六位在逆境中成才的圣贤,指出一个人要肩负大任必然要经受种种磨难;
接着,运用对比论证,先从正面举了三个现象论述,即使作为一般人,也需要在困难中经受磨练,方能奋发进取的道理;
然后,作者又从个人成长谈到国家治理,从反面论述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敌国外患,国家往往就会灭亡;最后,得出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谈骨气》文章结构:
根据“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思路,可将本文划分为哪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4):提出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第二部分(5-9)列举事例,证明我们中国的确有许多有骨气的人。
第三部分(10):阐明提倡骨气的积极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马车教育 ( 泉州玖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闽ICP备18025069号-3

GMT+8, 2024-9-25 05:21 , Processed in 0.23108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