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车教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吴伟平书法
查看: 3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5高考作文押题:快与慢

[复制链接]

2989

主题

3243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8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2-22 09:4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人说,速度时代的来临,可以为我们创造更多闲暇;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对此,你赞同吗?
【思辨段】
      时代的狂风在刮过生产方式的同时,也吹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快节奏的生活、快节奏的阅读、快节奏的娱乐……但是,在生活中,快并不代表高效。我相信大多数人有过这样的体验:刷着刷着短视频就忘记了时间,等回过神来反思,竟发现前一段时间自己什么也没有学到。这些被狂风吹走了的时间,便是速度带来的弊端。于是,焦躁笼罩着人们,并带来与之相伴的所谓的「忙碌感」。时代的狂风非但没有给我们带来闲暇,反而使我们的内心更加空洞、不安。因此,速度时代中我们更要坚守本心,以不急不慢的姿态去感悟、享受生活。
优秀范文:
慢板人生:在速度时代重寻生命节拍
当蒸汽机车的轰鸣划破十九世纪的夜空,人类便踏上了追逐速度的永恒征程。工业革命的车轮将时光碾成粉末,信息革命的浪潮又将碎片重塑为数字洪流。在这个每分钟诞生五百万条短视频的时代,人们捧着手机追赶时间,却在永不停歇的奔跑中遗失了生命的韵律。这让我想起敦煌壁画中反弹琵琶的飞天,在急速旋转中始终保持着优雅的平衡,用千年前的智慧告诉我们:真正的生命美学,在于把握快与慢的辩证和弦。
一、历史长河里的慢板回响
商周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是匠人用三十年时光在铜汁凝固前刻下的永恒。那些盘曲的纹路里凝结着对时间的敬畏,每个转角都暗合着天地方圆的宇宙秩序。宋代汝窑工匠在窑变中等待七十二道工序的完成,将"雨过天青云破处"的诗意熔铸成传世青瓷。这种慢工出物的智慧,在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同样得到印证:建筑师伊克蒂诺斯故意将石柱设计成微微内倾的曲线,用视觉矫正的魔法对抗时间的流逝。正如海德格尔所言:"栖居的本质在于让事物如其所是地存在",古人的慢不是停滞,而是对生命本质的虔诚守候。
二、速度迷局中的精神突围
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写道:"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寻找新风景,而在于拥有新眼光。"当纽约地铁里的人群化作流动的二维码,巴黎左岸的旧书店依然有人在泛黄书页间寻找普鲁斯特的玛德琳蛋糕。敦煌研究院的学者们用三十年复原一幅壁画,在0.01毫米的笔触中与千年前的画师对话。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时代的精神状况》中警示:当技术理性蚕食生命灵性时,我们需要在"临界境遇"中重获超越。就像日本茶道中"和敬清寂"的哲学,在二十一世纪的东京银座,仍有茶人用四个小时完成一场茶会,在方寸茶席间构筑抵御速度的堡垒。
三、未来叙事中的节奏重构
硅谷工程师卡尔·纽波特提出"数字极简主义",倡导在算法洪流中建立"专注圣所"。这让我想起明代文人归有光在项脊轩"借书满架,偃仰啸歌"的生存智慧。在深圳腾讯大厦的玻璃幕墙后,程序员们正在开发"屏幕使用时间"功能,用科技反制科技的异化。瑞典"死亡咖啡馆"运动创始人苏珊·摩尔说:"慢下来注视死亡,才能看清生命的纹路。"这种对速度的反思,在敦煌莫高窟第158窟的涅槃佛身上得到完美诠释:佛陀安详的卧姿与狂风中飘动的衣袂,构成了动与静的永恒对话。
站在鸣沙山顶俯瞰月牙泉,千年的风沙未曾改变这弯清泉的轮廓。敦煌的经变画里,飞天手持的琵琶始终保持着完美的音准,就像苏东坡在赤壁江心写下的"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当我们学会像修复壁画般修复时光,像烹煮茶汤般熬煮岁月,速度时代的狂风终将化作吹动生命风铃的和风。愿我们都能成为数字荒漠中的反弹琵琶者,在快与慢的辩证和弦中,奏响属于自己的生命乐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马车教育 ( 泉州玖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闽ICP备18025069号-3

GMT+8, 2025-4-7 01:37 , Processed in 0.04934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