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 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②抗疏功名薄,刘向③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②匡衡, 西汉经学家、大臣, “凿壁借光”的故事被世人广为称颂;他多次直言进谏, 刚直不阿, 受人敬重。③刘向,字子政,汉朝宗室大臣、经学家。 15. 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写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诗人日日独坐江楼,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B. 颔联紧承首联,写眼前所见。渔舟泛泛,燕子飞飞, “泛泛” “飞飞”巧用叠词,透出诗人的闲适之情。 C. 颈联运用典故,以匡衡上书进谏、刘向整理经典自比,来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之情。 D. 全诗结构严密、抒情深挚,整体基调与《登高》相似,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16.尾联借“同学少年”表达诗人独到的思想感情,这与《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6分) 15. B(“透出诗人的闲适之情”错误。 “泛泛”写渔舟来来往往, 但终有家能回: “飞飞”写诗人因囿于孤舟看灵动、自由的燕子,萌生了人不如燕的慨叹。渔舟依旧泛泛,燕子仍然飞飞,是“日日”看到的景致,在“泛泛” “ 飞飞”中就透出诗人的憎厌无聊之情。) 16.①杜诗:往日的同辈之人,如今大多已经富贵发达,地位不再低贱,作者借“同学少年”之得意反衬(对比)自己落魄的处境,表现了诗人不得志的痛心。②毛诗: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作者通过回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来表达对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高度赞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题。 中华民族是崇尚劳动的民族,自古以来人们对劳动的赞歌连绵不断, 对劳动者充满敬意。于耄耋之年走进稻田查看水稻长势的袁隆平,站在普通的百货柜台而“一抓准” “一口清”的张秉贵,伸出贴满膏药的双手鼓励学生的张桂梅………人们对他们充满了赞美和敬意。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踏上新征程,我们仍然需要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接续奋斗,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劳动创造财富,劳动者在劳动中所体现出的坚守与热爱更是一笔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 他们让我们相信,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才能够创造出来。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提倡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来实现人生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反对一切不劳而获、贪图享乐的思想。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18.①“……袁隆平” “……张秉贵” “……张桂梅”三个分句结构相似,构成排比。②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文章气势。③描述了袁隆平、张秉贵、张桂梅劳动的场景,表达了人们对劳动者充满了赞美和敬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21~22题。 “江山如此多娇” “江山如画”,仅从吟咏祖国河山的诗作来看,毛泽东的爱国情怀便表现得既热情洋溢又生动传神。 ① ,仪态万千,瑰玮雄奇。 昆仑山“横空出世”,井冈山“到处莺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毛泽东笔下的水, 神奇曼妙, 变幻无穷。他沉醉于“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清纯与活力,震撼于“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 ② 。他欣赏“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的自然雅趣,赞美“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的烟波浩渺, 向往“洞庭波涌连天雪, 长岛人歌动地诗”的天人感应。 忧患意识是毛泽东革命精神的不竭动力。青年毛泽东面对任人宰割的民族屈辱,发出“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的感叹。1927年大革命失败,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菩萨蛮·黄鹤楼》)流露出“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遵义会议后写的《忆秦娥·娄山关》, 极其苍凉凝重。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之后,毛泽东想到项羽兵败自刎的历史教训,发出“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警语, 号召“ ③ ”。 19.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个字。(6分) 19.①毛泽东笔下的山 ②静穆与凝重 ③将革命进行到底 20.文学评论中有“文如其人”的说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文如其人”的理解。(4分) 20.①“文如其人”指文章的风格同作者的品性相似,毛泽东的诗词风格与其人的品性相似。②毛泽东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忧患意识,毛泽东的诗词也流露出浓厚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忧患意识。 (三)语言文字运用Ⅲ(本题共1 小题,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1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0. 如果以“品杜甫的身世之悲”为题写一则文学短评,请结合诗歌内容,列出评论要点。(6分) 21. (1)漂泊之苦。 “万里” “常作客”等表现了离乡路途之远、时间之长; (2)穷困潦倒。作者晚年,体弱多病,孤独寂寞,因病戒酒。 (3)壮志难酬。家国多难,时局动荡, 自己却一事无成。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 分)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 “生命充满劳绩,仍当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外卖小哥雷海为勇夺《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冠军的故事告诉我们,生命的诗意不应只是优雅时光里赌书泼茶的那份闲情逸致,而应更是身处困顿之时,依然不忘抬头看看那柳梢的月、檐角的星;"脑瘫诗人"余秀华不惧命运不公和病痛折磨带给她的伤害,用摇晃的步伐写出最坚定的诗句,读者评论她的诗"像阳光透过水晶,折射出她的灵魂和光芒"。但也有许多人在平凡忙碌的生活中,尤其是身处困顿、遭受挫折、被病痛折磨之时,感受不到任何一点生命的诗意。 作为高中生的你,对此有何见闻、经历或思考和感悟呢?请结合以上材料内容,为我校文学社组织的以“生命的诗意”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