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河 ①第一缕熏风吹皱一池明静的河水,蝉卵拱开春泥,夏天在渡河。 ②黎国铧一眼选中河汉苇塘,那里有棵歪脖子树,一桠粗枝探入水中,像活着的倒影,正是下钓好地方。罗杰斯的老钓竿是木质,镶嵌银饰,透着上世纪中叶的年代感,只有塑料浮漂是二十一世纪的。黎国铧挂好假饵,下竿。 ③罗杰斯端坐轮椅,阳光拂过白发,摩挲脸上纵横沟壑,嘴角笑意似有若无,就像荡漾的浮漂。 ④色泽鲜艳的浮漂很快被扯动,黎国铧三番五次收竿,吞钩鱼儿都偏小,放生了。后又钓起一尾两磅多的鲶鱼。他打手势问罗杰斯,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摇头,他便摘钩,滑溜溜的鲶鱼扑通扎入水草,惊走红蓼花穗上的蜻蜓。 ⑤罗杰斯示意有话说,黎国铧趋前俯身。老人喁喁指点,下游石滩才是他以前钓鱼的福地。到下游石滩,老人兴致高,执意弃轮椅拄拐杖让黎国铧搀扶着挪动,一寸寸踏勘记忆的方位。老人全身功能都在衰退,尤其是被老年痴呆症侵蚀的记忆力,惟剩飞行员的视力未被衰老压倒。他眼中似有光,呼哧带喘道:“就是这里。” ⑥这段河岸峭拔,怪石嶙峋。黎国铧拂去树墩青苔,扶罗杰斯坐下。眼底波涛拍击巉岩,浪沫飞腾,怎么看也不像钓客吉位。老人又示意别用假饵,河边湿泥里蚯蚓多的是。黎国铧用手指两三下便抠出蚯蚓。在乱石间隙下钓,湍流簇拥橙色浮漂,河水湍急,鱼能咬钩?黎国铧已无获鱼之念。 ⑦他除了做义工上门照看老人,间或也给这位老兵——最后一位在世的美国志愿援华飞虎队飞行员做抗日口述访谈。他看罗杰斯的状态不错,便拉话。老人难得精神健旺,嗓音也清朗起来,问飞虎队旧事上次谈到哪里?黎国铧答:是日寇在华最后一次大型战役——豫湘桂会战。当时,日军攻陷贵州独山,飞虎队出动战机封锁公路,掩护中国军民撤退…… ⑧罗杰斯嘟囔道,当时驾机低飞扫射封锁道路,日军对空还击,子弹穿过机身钻进小腿。他一时还没感觉,机枪手却没了声息,一看战友已歪倒在机枪上……罗杰斯呲牙咧嘴驾机飞回成都,降落时冲出跑道,昏死过去。那是他在飞虎队最后一次执行任务。 ⑨老人语罢,眼中似有光;稍后,呼吸显短促,他累了,记忆又断了篇。黎国铧也不追问,静静地候着老人。河水殇殇,带走的只是岁月,老人当年支援中国同入侵日寇血战到底的血性,仿佛刻进他的骨血里。望着腰板挺直的老兵罗杰斯,黎国铧肃然起敬。 ⑩罗杰斯老眼忽然精光四射,指向水中石堆。一直在浪窝颠簸翻腾的橙色浮漂已下沉不见,钓竿怒弯成弓。黎国铧急急抄起插在石间的钓竿,一股大力将他猛然拽向湍流,钓竿几欲脱手。僵持之下,罗杰斯颤巍巍打手语,黎国铧领会,便放绳和挪动位置角度,竿头吃不住活物泼剌剌挣扎。收放之间,一点点升出水面的竟是一尾肥大的海鲈鱼,足足五磅多! ⑪黎国铧自认资深钓客,却不知水底石堆别有洞天。海鲈鱼奋力一蹦,扑到罗杰斯脚边,打湿他的裤腿。罗杰斯额上却堆满笑纹,眼中似有光,仿佛推开了记忆迷宫的某扇窗户。 ⑫罗杰斯那段为正义抛洒热血的青春记忆,那种为和平誓死抵御侵略者的英雄壮举,或将随他阿尔茨海默症的加重而剥蚀淡忘,但他的光辉过往会像星辰一样,闪耀在历史的天空。 ⑬黎国铧沉默不语,只是望着江水静静流淌,载走滔滔光阴…… (摘自《收获》,有改动)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叙述了黎国铧和老兵罗杰斯在河边钓鱼的经历,并融入抗日往事。 B. “一桠粗枝”像“倒影”突出水面平静,与下文“浪沫飞腾”形成对比。 C. 第⑥段结尾写“黎国铧已无获鱼之念”,是因为他急于采访老兵罗杰斯。 D. 文中多次描写罗杰斯的神态,既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又推动情节的发展。 11.文中三处画线句都写他“眼中似有光”,“有光”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1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5分) (1)第一缕熏风吹皱一池明静的河水,蝉卵拱开春泥,夏天在渡河。(赏析句子)(3分) (2)老人兴致高,执意弃轮椅拄拐杖让黎国铧搀扶着挪动,一寸寸踏勘记忆的方位。(赏析加点词)(2分) 13.小说以黎国铧的视角叙述故事,请简要分析黎国铧在作品中的作用。(6分) 14.小说最后一段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