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人的职责
作者/廖伏树
文学是创造人类福祉的伟大事业。文学之所以一直延绵不竭并生机勃发,原因之一是它确是人类的需要,是人类精神生命繁衍和延续的最重要范畴和形式,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最有活力的呼吸,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最形象最本质的思想和情感,是代表时代良知的知识分子最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法国哲学家、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曾说过“假如法国突然损失了自己的50位优秀物理学家,50位优秀化学家,50位优秀诗人,50位优秀作家,50位优秀军事家和民用工程师,法国社会马上变成一具无灵魂的僵尸”,真是鞭辟入理。我们不妨闭上眼睛想一想,离开了文学的法国,离开了文学的俄罗斯,离开了文学的我古老中华,又是怎么样的情形?可见文学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从这一层面说开去,文学应当成为文学人的生活自觉和精神自觉,而不仅仅是叙述和阐释的手段、娱乐和喧泄的噱头,更不能成为功名利禄的敲门砖。因此,“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深入群众、深入底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等,就不能因为是老生常谈而可以熟视无睹甚至弃如敝屣。优秀的文学,总是对宇宙对世界对自然的悲悯情怀,总体现出对生活深刻反省和社会深度透视的努力,总充溢着生命的无奈和存在的勇气,现实的困境和突围的曙光,理想的呻吟和发展的希望。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抒写时代旋律,丰富民众生活,陶冶读者情操,呼唤健康美德,构建和谐理念,提升人文道德境界,应是文学的题中之义。为建设和谐幸福的社会浓墨重彩,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不遗余力鼓与呼,应是我们文学人的职责所在。 文学又是艰辛的个人化的独创性工程。其生花妙笔所到之处,可形上形下,无定无常;可洞烛幽微,窥斑见豹;可鸢飞草长,满园春色,所谓“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是也。作为精神产品,它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是孤独的一个人的倾诉,是对心灵的触摸、拷问乃至煎熬,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如果没有孜孜以求锲而不舍,没有凝神静观苦苦探索,没有沉思与观照,没有个性和特色,文学也许永远进入不了心灵的深处,当然也不可能出于其类拔乎其萃,成为时代和社会真正的声音和印记。 文学只属于少数智慧而多情的人,是幸福,是享受,也是痛苦,是磨难。文学的事业肯定是艰难困苦的事业,不仅需要禀赋、悟性和机遇,更需要意志、毅力和牺牲。一个人选择了文学,就选择了才情与热情,选择了创新与创造,选择了春天与鲜花;但同时,也就选择了清苦,选择了寂寞,选择了严冬与落叶。所以说,文学既属于体验丰富的人,智慧勃发的人,灵感泉涌的人,更属于生活纯粹的人,勤于磨练的人,板凳甘坐冷、十年磨一剑的人。当下,浮躁繁杂正渗入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多少人果如诗经所言“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在大多数人眼里文学要么是废品要么是奢侈品,但在真正的文学人心中,它永远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需求! 在全国首批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评选投票中,泉州赫赫煌煌排列第九!溉沾古城风水,泉州文学人与生俱来呼吸着历史文化的气息,汲取着深厚积淀的养料,锤炼着弥足珍贵的文学个性和品质,完全有理由多出人才,多出佳作。愿千百年来奔腾飞溅的刺桐港浪花,愿艳若朱霞弯如象牙的刺桐花,激发泉州文学人源源不断的灵感,使他们澡雪精神,独出机杼,笔底雷鸣,文华灿烂!
作者:廖伏树
廖伏树,笔名蓝溪。泉州工艺美术学院党委书记,福建省政府督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理事,泉州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出版《阅读人生》《田园风光》《握别青春》等文集。作品入选《中国散文精品选》《中外散文诗精品解读》《散文诗艺术技巧例话》《福建百年散文诗选》《闽派诗歌》《菲华作家作品集》《作家笔下的海峡二十七城》等书。曾获第二届汪曾祺散文奖(中国散文奖)、全国校园文学一等奖、第二十四届福建省优秀文学作品奖优秀奖、2009年度泉州市优秀文学作品奖、第七届泉州刺桐文艺奖一等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