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考查范围包括: ①作品名称、作者、年代、国籍; ②名著中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形象和具体情节概括; ③名著中心思想和主旨把握; ④名著的评价或推荐理由。 统编教材中除了本身是名著的课文外,还要留意 “快乐读书吧”中推荐阅读的名著。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①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注释]①打谅:同“打量”。 1. 选文出自清代作家 所写的《 》。该书又名《 》,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 与 、 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揭露了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历程。 |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说明文阅读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构造、关系、功用或事理的成因等写清楚的一种实用文体,使人获得知识。阅读说明文,首先要明确说明对象、掌握为说明对象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 和说明顺序 ( 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还需要掌握文章中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以及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另外,说明文阅读中也会考查说明文的结构形式,如总分式(总—分、总—分—总、分—总)、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等。 吐“火”求生的喷火鱼 申云贵 入夜,月朗星稀,一艘客轮行驶在风平浪静的大西洋上。忽然,客轮左侧的洋面上火光闪闪。空无一物的洋面怎么会有火光?莫非遇到了鬼怪?一时,客轮上的旅客有人尖叫,有人惊愕,乱作一团。经验丰富的船员赶紧安抚大家:“大家不要慌,这不是什么鬼怪,是一群喷火鱼在为大家表演喷火。” 鱼还能喷火?天方夜谭吧!其实,海洋里还真有喷火鱼这种生物。①喷火鱼又叫天竺鲷(diāo),喜欢吃介形虫,体长20厘米左右。喷火鱼虽然看起来是一条平平常常的小鱼,但它有时会玩“魔术”,先是全身变透亮,接着嘴巴一张,一团蓝色的“火焰”就喷了出来。 所谓水火不容,生活在水里的喷火鱼的“火”从何处来?渔民说喷火鱼是神的化身,所以无所不能。可网民却有别的说法,网民说喷火鱼平时从所吃的食物中提取一些含有磷的物质贮存在体内,当遇到敌人时,就把这些东西吐出来,形成火焰,把敌人吓跑。这两种说法显然都不靠谱。世上无神早就有了定论,渔民说喷火鱼是神,不过是他们心中的一种愿望罢了。而网民说喷火鱼体内存磷,更是无稽(jī)之谈。磷燃烧是需要充足的氧气的,水中何来那么多氧气?如果磷自燃不需要氧气,喷火鱼体内存磷无异于自杀。 那么,喷火鱼喷“火”到底是怎么回事?人们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喷火鱼只有吞食介形虫时才会喷“火”。介形虫是海洋里一种很小的有“特异功能”的甲壳类生物,它们体内有神奇腺体,能产生含荧光素和荧光素酶的两种液体,这两种液体一相遇,就会发出耀眼的蓝光。介形虫生命受到威胁或被别的动物吞下去时,就会喷出这两种液体,发出蓝色的光,吓坏敌人,趁机逃生。 于是,喷火鱼为什么会喷“火”就真相大白了。②喷火鱼把介形虫吃进去时,介形虫就会喷出能发光的液体,把喷火鱼的身体照得像个透明的蓝色小灯笼。在海洋里,像喷火鱼这样的小家伙,本就容易成为别的动物的美食。而当它们自身被介形虫“点亮”时,便更容易引起天敌的注意,因此,它们不得不吐出到嘴的“肥肉”,以免“引火烧身”,成为被攻击的目标。 原来喷火鱼喷的不是火,而是会发光的介形虫。它们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求得生存。要求得生存,就不能太贪婪,就要懂得放弃。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改动) 1.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读标题,明确文章大致为哪一类型的说明文。读全文时,一定要逐段读懂。①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文章要说明的主要内容;②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理清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文的结构层次; ③总结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把握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把握说明文的中心。2.认真审题,把握题干中的重点信息,迅速找准解题的方向。3.带着问题,回读文章,从文中寻找解题的思路和答案。 4.请分别说出文中两个画线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① ② 5、“人们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喷火鱼只有吞食介形虫时才会喷‘火’。”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二、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其基本结构由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三部分组成。主要考查点包括:1.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关键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3.了解文章的论据及其作用。4.对议论文的语言进行探究品析。 5.根据文意从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生活积累中列举事实论据,或谈自己个性化的阅读启迪和感悟。 读书使人优美 毕淑敏 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菌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 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双眸。 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读书的不够广博和投入。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当然也包括网上阅读),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还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而这种欣悦,是多么的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而且永不磨损。 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读书其实很多时候是和死人打交道,图书馆堆积的基本上是哲人的木乃伊,书店里出售的大部分是亡灵的墓志铭。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 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 1.论点,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基本观点,也是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设置分论点,是为了对中心论点起证明或补充作用。2.常见论据的作用有:①事实论据: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据: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1. 议论文语言的最大特点是准确、严密、有感情。 3.读第四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如果让你选择作为证明论点的论据,你会选择下列两则材料中的哪一则?为什么? 【材料一】《韩诗外传》有一段有趣的记载:春秋时期,鲁国的闵子骞拜孔子为师。刚开始时,闵脸色干枯,但过了一段时间竟变得红润起来,使孔子大为奇怪。据闵子骞说,他在没读书之前,一心想着要做达官贵人,因此寝食不安,脸色为之枯槁。如今静心读为人处世之书,能辨是非、知美丑,因而心平气和、临事不惊,脸色自然变好。 【材料二】苏东坡曾记:“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苏东坡又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道出了人的气质来自多读书,它会由心到形,影响到你的容貌,使你的眼光更加有神,面庞更加光彩,举止更加高雅……这种美态比起外表的美貌,要耐看得多。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马车教育
( 泉州玖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闽ICP备18025069号-3 )
GMT+8, 2025-4-13 00:43 , Processed in 0.0588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