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伏树 | 意与古会,秀逸苍茫
泉州多古厝。“有几间厝,用砖仔砌,看起来普通普通,时常出现我的梦中”。这泉州人耳熟能详的歌曲,多少次点燃起游子无尽的乡愁。古厝是一代代人安放记忆、情愫和梦想的圣地,是一代代人的精神渊薮和心灵家园,也是维系民族古老文明的韧长纽带。居天涯,客海角,于风雨黄昏之日,抑春风得意之时,世人无不感念家山故园摇篮血迹,意往神驰,魂牵梦绕,日日夜夜,念兹在兹!古厝在,根脉在,伦理孝道在,传统在;古厝在,祖德宗功历历在目,父母教诲盘桓耳畔,过去未来触手可及。 泉州多红砖古厝。与我国绝大多数地方的传统观念无异,在闽南,红色代表喜庆、吉祥、火旺,象征避凶、镇恶、辟邪。红砖赤墙,不仅集中体现了闽南传统民居深厚的历史渊源,而且折射出泉州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性格,热烈,明亮,真情,本色,疾恶如仇,豪气干云。正因为如此,泉州传统民居最大的特色,就是大量运用红砖进行装饰, 除了整面墙用红砖砌起外,地板铺设和窗台的圆雕、浮雕、透雕大都是红砖,经过历史的沉淀,形成无可媲美的独特魅力,其工艺之精湛,寓意之丰富,艺术价值之高,令人叹为观止。许多古厝,如驰名中外的蔡氏古民居,庶可称为中西合璧的范本,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原文化和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而且巧妙融合了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诸多元素,可谓“东渡文明驰洛下,一时才气压江南”。那材质,主要就是红砖和石头,虽然平凡无奇,然而一旦假以透、浮、阴、平的雕刻和泥塑彩绘的匠心,讨口彩的仙鹤与蝙蝠就活了起来,兴高采烈,振翮高飞;神话故事的人物就活了起来,衣袂飘飘,长袖善舞。再看那色泽饱满的飞檐,仿佛一道彩虹,在蔚蓝的天空下划出优雅的弧线;又仿佛一弯新月,似乎要把天上的云也钩揽下来。一座座乡间民居群,竟然可以建得如此美轮美奂!简直要把闽南这蓝天碧海间的精粹都融进这“出砖入石”中了。 岩松先生真是高手,他把那份岁月沉淀下来的美,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静谧、柔和、雍容、绚丽,那种折射出跨越时空的神秘光彩,那些一点也不比“乔家大院”逊色的建筑群,奇迹般地再现在我们面前。于是,古厝红砖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闽南符号,如同那一团团长年沉淀的红黏土,被岩松赋予了灵魂,浴火涅槃般地重生了。泉州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岩松从小生活其中,浸淫其中,“海滨邹鲁”浓厚的文化气息熏陶也久,潜滋暗长,历久弥深。因此岩松将古人山水画的笔墨精神,聚焦于他挥之不去的故乡情结-----泉州古厝之中。古厝,如同画家自身,涵虚,守拙,博大,宽容;红砖红瓦,围成血浓于水的暖巢,更象征着画家的个性风格,既厚实又灵动,既理性内敛又热情奔放,既中规中矩又自然洒脱。惟其如此,在现代文明大视野下渐退渐远的闽南古厝泉州红,让画家一见钟情,牵挂一生;两者就这样以互相倾诉缠绵悱恻的形式,奇妙地糅合在一体了。岩松常感叹:“这种古大厝,拆一栋就少一栋了;画一栋也少一栋了……”我们从《岩松画古厝》这一系列娓娓叙来的作品中,几乎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岩松急促的翕张吐纳和热烈的跳动的心,感受到他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忧患意识。 看得出,岩松浑厚朴拙的笔触,沉着稳重的笔墨风格,源自于早年对龚贤山水画的临摹。这个艺术院校的弃儿,虽有极高天赋,却坚信艺术创作不是探囊取物之易事,勤学苦练,持之不辍,脚踏实地,不走捷径。少年时代伊始,他就从技法入手,临摹一石一木,练习笔法墨法,孜孜矻矻,未遑稍怠。业内人士啧啧称赞岩松基础扎实,用笔精熟,非取法正统,来源有自,博采众长,焉能达此功力。龚贤秀郁而高古的积墨画法上追董源、巨然,参以米芾、米友仁,其江南山水深远静穆的格调自成一格。岩松山水画深得龚贤画风之神韵,笔法浑厚沉郁,山石树木建筑融合一体,意与古会,秀逸苍茫。都说画是凝固的音乐,看岩松画古厝,虽有乡村袅袅升腾的炊烟气息,市井饮食男女的欢歌笑语,但并不令人感到浮华、喧嚣和俗气,相反,经常有一种深入骨髓的宁静,如同古乐的味道,若有若无地弥漫开来,阒无声息地沁入心脾。 岩松坚守传统,允执厥中。他临摹古人十几载,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我曾在他的创作室里见过临摹龚贤山水画的百米长卷,一丝不苟,井井有条。初有顿悟,小有斩获,乃至屡得大赛嘉奖,他都一息不敢停滞,“始知真放在精微”,诫勉自己艺术之路永无止境。难能可贵的是,在他早已成为实力派画家之后,他还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花数年时间创作《泉州百景》,或精雕细镂,毫厘不爽;或疏朗清旷,和美匀称;或笔笔相因,气贯有力;或生动活络,情趣盎然,被誉为“泉州清明上河图”。他师法造化,恪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守其神,专其一,合造化之功,是真画也。”他深知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十分注重户外写生,搜集素材,临渊摹笔,开阔视野,训练艺术感觉。古人云:“落笔要旧,景界要新”,与岩松同行写生的画友们常常惊叹于他的写生状态:聚精会神,静如处子;运思挥毫,风趋电疾;渐入佳境,激情满怀。也常常感叹他构图方式之创新:移花接木,洋为中用;郑重见奇,奇中见正;不落窠臼,富有变化。他写生画面与实际场景神似而形不似,这端赖于他胸有丘壑、意存笔先的艺术修为。值得一提的是,岩松书法了得,他早年临帖魏碑,笔力刚健,古朴雄浑,他的题款,特别是长款,既法度严谨,又挥洒自如,与画并驾齐驱,相得益彰,正应了“书画同源”、“书为心画”、“一切艺术皆学问”的说法。 多年来对艺术的潜心研习,岩松渐渐形成了一种自己特有的画风:笔法跌宕起伏但无兀傲狂狷之气,画面静穆深沉而有柔细雅致清风;线条控制得体,留得住,送到底,遒劲有力;笔调统一,整体感、节奏感强;擅长表现多种物象的微妙关系,层次深厚分明;粗细、干湿、浓淡、曲直以及远近、大小、深浅、张弛均掌握有度,应付裕如。他画泉州古厝,敢于从岁月深处的沉淀中探幽发微,善于烘托古城浓厚的文化氛围,既传承了古人的笔韵,又注入了今人的风骨。在他的笔下,小巷幽深清洌,鹅卵石板道光滑干净,老式的灶台炉火正旺,破裂的瓦楞青苔滋润,剥落的梁柱雏燕呢喃;每一扇门窗,每一件门当、户对,每一堵残垣、断壁,每一帧烫金的楹联,都不曾被时光所遗弃,都散发着人间的烟火味,都在上演着芸芸众生生死爱恨的悲喜剧,都回响着不绝如缕的历史跫音。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饱含浓郁地方特色的才是个性的,从而才是永恒的。泉州古厝是闽南文化传承的象征,它的保存不仅在于见证历史,更在于彰显一座城市承载文化、弘扬文化的使命和力量。古往今来,每一代艺术家都面临着艰难的选择,选择目标、方向、价值、意义和使命,岩松概莫能外。岩松是一个谦虚、真诚的人,他一再嘱咐我多提意见。我是门外汉、局外人,难膺重寄,诚惶诚恐。左思右想,只感觉岩松总是太低调了,他拘谨了点,他内在的激情、他的艺术能量远远没有释放出来,他驾驭笔墨、塑造意境的才情远非止于目前的境地。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岩松来一次再出发、从头越,更加遵从内心的召唤,更加充分地汲取历史与现实给予的无穷无尽的灵感,更加大胆地、自由地驾驭感觉,更加欢畅地、淋漓地宣泄情感,更加大气地挥洒那管软毫,画出对泉州这座“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世界宗教博物馆”、“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的独到解读,画出更丰富的更具泉州味儿的艺术佳作,画出自己对这个时代的深邃思考。
廖伏树,笔名蓝溪。泉州工艺美术学院党委书记,福建省政府督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理事,泉州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出版《阅读人生》《田园风光》《握别青春》等文集。作品入选《中国散文精品选》《中外散文诗精品解读》《散文诗艺术技巧例话》《福建百年散文诗选》《闽派诗歌》《菲华作家作品集》《作家笔下的海峡二十七城》等书。曾获第二届汪曾祺散文奖(中国散文奖)、全国校园文学一等奖、第二十四届福建省优秀文学作品奖优秀奖、2009年度泉州市优秀文学作品奖、第七届泉州刺桐文艺奖一等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