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车教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吴伟平书法
查看: 1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山 (田万里)

[复制链接]

2593

主题

2811

帖子

9309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30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24 16: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田万里
①既然是山,山就会永远站在比我高的地方。
②仰望着黔南的大山,我的心情并没有被它的高度所征服,绿油油的、厚厚的植被反而直接撞进了我的眼睛,让我的目光浸透了绿色,让我的呼吸氧化了激动。地球的这一面就好像是由植被组成的,高高低低的柏油路面起伏不定,放眼到处都是连绵不绝的绿色。
③这些养眼的绿色在大雨和雾中闪耀着露水的、晶莹的宝光,远远望去,绿色的形状就是大山的形状。山是什么样的造型,绿色就会随着山的形状而生长、而扩大。绿色的消极就在于山的绝壁陡峭,故而,山的固执也影响了植被的发力。水位越高,植被的生长就越旺盛。所以,所有的水在山上萦绕回转,渗透了这里的土壤,浸透了这里所有的树林。
④水养活了植被,植被也挽留住了水。这种相互理解、相互穿越、相互依赖、相互生存、相互支持的关系,就是识大体、顾大局的决定性作用。山在暴雨中即将被激流冲垮、崩塌的时候,是广阔的植被的根系保护了山,就像师生之间的团结、友爱,厚厚的植被、绿色的植被永远谦虚地扎根在山上,山的营养也滋润着它们的成长。
⑤这仿佛就是人与大自然的座右铭。
⑥植被本身对水的迫切需要,也是植被从根本上就离不开水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哪种高度而言,山的信念从未发生过变化,也从未索要过什么。
⑦山一直在坚强地挺立着植被,植被们也感谢山的无私胸怀和付出。这种生死相依的关系也是根深蒂固的,从中我们也可以参透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⑧山是大自然的产物,也是万物重生的根本,是人类的生命需要;人类的脚步无论走到了哪里,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需要,何时、何地都会得到相应的满足。这种平衡遭到人为的破坏,大自然的游戏法则反过来就会惩戒人类,比如地震、海啸、泥石流等,从这些现象中不难看出,大自然也是以自身的力量和形式,时时维护着它自身的个性和权益。
⑨山不像人类有语言,会说话,懂交流。然而,植被仿佛它的千言万语,这也意味着它们的交流是多么融洽、多么和谐。从山上倾泻而下的水流,恰似它们的欢声笑语,都是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形状、不同的速度扩散开来。它们滋养着世间万物,这才让我懂得了山、懂得了水,也呼吸到了植被们为人类净化的空气,感觉到了它们共同所做出的这一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是实实在在停留在我生命里的。
⑩时时刻刻,它们影响着我的生活,或让生命和语言里的水分得到了满足,或让生活和血液里的养分得到了补充。山或凶猛、或高大、或挺拔、或伟岸、或温和。人类的世界无处不山,人生何处不见山。山,被一些人随心所欲地利用着、挥霍着,但也有人见了山就掉过头来,另辟捷径,游走他乡。然而,山在我的心里却是垂直升降,我敬重它的挺拔、它的伟岸。
⑪山在我的生命里,一不留心就长成了信仰和观念。山在我的心里从未消失过,近也是山,远也是山;山已经融化在了我的感觉里,脚下有山,走路是山,眼里有山,心里看山。细细想来,人生的每一步所留下的脚印都有山的痕迹、山的味道。长时间与山在一起,我的才华才得以显现和发挥。假如某一天,山离开了我,生命就会失去颜色。
⑫在我的精神世界里,那些植被可是浩浩荡荡的、原生态的大森林啊!一路向人类走来,几千年、几万年,必将成为所有人生命的归宿。
⑬山也是不安分的因素,有时一滴水就会使天空倾斜,就会使大地发生剧烈震动;山也是温馨的,从小上山捡地皮、刨红薯的记忆,我始终都没有忘记;山更是一种态度,比如愉快的旅行、温婉的约会。
⑭但我一直念念不忘的是,千万不要随便更改山的坡度,否则,灾难就会接踵而至。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独句成段,既照应标题,又突出本文主要写作对象。
B.文章围绕山与植被、山与人类、山与“我”等内容展开。
C.文章结尾,作者认为人类接下来会面临接踵而至的灾难。
D.文章综合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景情理交融。
2、阅读第②至④段,简要概括植被的特点                                              
3、请品析第⑪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今期作文
题目一:以“山”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作;
题目二:以“奋斗”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马车教育 ( 泉州玖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闽ICP备18025069号-3

GMT+8, 2024-6-17 22:01 , Processed in 0.04884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