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车教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吴伟平书法
查看: 2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思辨:高考作文的方向

[复制链接]

2978

主题

3229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77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2-22 09:32: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1
有人说,速度时代的来临,可以为我们创造更多闲暇;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对此,你赞同吗?
【思辨段】
      时代的狂风在刮过生产方式的同时,也吹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快节奏的生活、快节奏的阅读、快节奏的娱乐……但是,在生活中,快并不代表高效。我相信大多数人有过这样的体验:刷着刷着短视频就忘记了时间,等回过神来反思,竟发现前一段时间自己什么也没有学到。这些被狂风吹走了的时间,便是速度带来的弊端。于是,焦躁笼罩着人们,并带来与之相伴的所谓的「忙碌感」。时代的狂风非但没有给我们带来闲暇,反而使我们的内心更加空洞、不安。因此,速度时代中我们更要坚守本心,以不急不慢的姿态去感悟、享受生活。
02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倾向于做出最优的选择;但很多情况下,我们未必做了最优的选择。对此,你怎么看?
【思辨段】
熊培云曾说:人正是在选择的基础上成为自己。追求最优选择,在此意义上,则代表了人重视选择,希冀得到更好的人生与自我。然而,现实总是骨感的,因为还有其它诸多因素在阻碍着我们真正做出最优的选择。在这些因素中,认知的局限是难以完全克服的壁障。最优的选择离不开综合考察客观要素,从物理规律到时代特征,只有把握完整信息群,进而再用理性加工统摄分析,方能得出最有利的选择。然而人非计算机,既无法获取储存海量信息,更不能严密计算利弊,故而在客观条件上便受到束缚,注定了与最优无缘。
03
在当今社会,少数服从多数是广受认同的原则,但见识超群的人总是少数。对此,你怎么看?
【思辨段】
然而,如果多数人都选择闭口不提自己的想法,盲目随大流,那么人都变成了单向度的人,社会也转变为单向度的社会,人也就变成一座大型机械中不知疲倦运转的零件。所以,我们需要拥有见识超群勇用于发表自我不同意见的少数。拥有这些少数以后,人们就拥有了质疑多数主流观点其本身是否正确的能动性。他们还能激发曾经因对自我不自信而选择听从大流的人们的主观创造性,点醒那些随波逐流太久忘却自我的零件们。如此,人们才能在这些见识超群的少数下恢复了活力,才能推动这社会向更好的地方发展。
04
有人认为唐诗《春江花月夜》中的是因为花月的映衬才美;也有人认为应该是////,每一字各自独立才美。对此,你怎么看?
【思辨段】
     是的,世间万物,独立且各有其美,不必借助修饰和形容,更不必依附于其他。只是,俗世里的我们,总觉得自己不完美,或者不如别人美,所以,停不下一颗追逐甚至贪恋的心。我们树立榜样,希望有朝一日,那些修饰别人的美好词句也能用来修饰自己;我们总想把那些金光闪闪的代表成功和高贵的标志,移植装饰于自己周身,让自我的形象更加明亮、璀璨。
      追逐美好固然美好,唯愿在追逐中不失自己、不忘本真。就像这样一幅美妙情境——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互为风景,彼此欣赏。可是,你看,有谁因为谁停止了奔流?有谁因为谁忘记了绽放?有谁因为谁紊乱了圆缺?
05
再多的马车加在一起,也得不到一列火车。对此,你怎么看?
【思辨段】
       永远缺乏冲破桎梏的勇气,仅仅希望从固有的东西中获取成功,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因此,这些人永远只能成为平庸者,只能沿着创新者留下的脚印缓慢前行。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只有不断地进取创新,才能真正得到火车。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真正意识到创新的意义,不再过分沉醉于传统的马车,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不至于渐渐地落在渐行渐远的马车后面。
       李四光曾言,做了茧的蚕,是不会看到蚕壳以外的世界的。墨守成规的人即是这蚕,他们被那严丝合缝的茧壳遮住了视线,心心念念地想着自己的马车,一切新事物都能被他们理解为用旧事物叠加而能带来,我们应该撕去这层厚重的茧壳,而去追随火车
06
人们争论对错是为了解决问题,也有人认为解决问题最明智的方式是不争对错。对此,你怎么看?
【思辨段】
     争论的字体现了一种勇气,一种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勇气。我们平时不是遇到很多疑难、困惑吗?这时候,我们要敢于争论,打破迷信的束缚和权威的压抑,努力发表个人的见解。当欧洲正处于牛顿的微粒说一统天下的时候,一位普通的物理教师玻尔却敢于对此提出疑问,坚持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后来闻名全球的光的波动说。试想,没有勇气的人又怎能向权威挑战,为寻求真理而不顾一切呢?
       当然,争论的前提是争论的问题有可之处。我们要避免无谓的争论,要有虚怀若谷的态度。如果你多想想别人的好处,对于因关心自己而表示反对的人心存感谢,那么,你就不会因别人的意见与你不合而懊恼了。因为任何肯花时间对你表达不同意见的人,必然和你一样对同一件事情表示关心。把他们当作帮助你的人,或许就可以把别人的反对升华为真诚的友谊。因此,如果明明自己不对,就不要为了个人面子和尊严而固执己见。我们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勇于因自己的错误而向别人道歉。
07当你使用计算器后,你的计算能力变得越来越弱;当你使用导航工具后,你变得越来越不识路。而相反,你尝试自己计算、自己识路后,会发现相应的能力越来越强。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普遍存在,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思辨段】
诚然,我们要肯定科技进步带来的积极推动,但是,我们也不应忽视自身由于过度依赖科技而造成的能力退化。因此,我们应当利用科技提高能力,建构能力发展科技,使“科技阴谋论”变成虚谈,使人类占据科技的支配地位。计算器不仅可以用来进行一次计算,倘若改变使用时机,它也可作为成了人的验算工具;导航就不只是向导,它也可以成为识路失败后的补救。如此,计算器和导航之类才可成为用以提升效率的工具而非剥削能力的“恶霸”。正所谓,与其以外物为理由遏制自己提升,倒不如借助外物主动发展。与其被外物支配,不如做外物的主人。与其被自己的卑劣打败,不如助长自己的卓越。
08我们在生活中,到处可以听到各种本真性宣言:“成为你自己”“做真实的自己”,认为独特性只有从自我内部才能获得。加拿大思想家泰勒却说,“自我”来自我们和他人的对话,以及对话中的反思。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面这段文字的思考。
【思辨段】其实,他人与内部自我互为表里,无法割离。我们在明确自我时与他人对话,汲取不一样的视角所产生的不一样的灵感,并内化为自我内部中的一部分,这种经过反思后所获取的滤去糟粕的来自外界的养分,才能让自我之树更为葱茏。孔子周游列国而屡屡碰壁,在“违心求全”的声音中,遵从了自己的内心,嗓音振聋发聩:“良禽择木,木岂能择人!”最终成为了只此一人的圣人。但若非与子路“当仁,不让于师”的诸多对话与反思,“智者”将如何成为得以避过千虑中的一失的圣人呢?因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自我认知,以内在自我为主体,向外界开枝散叶,汲取外界的养分,并以这种方式进一步成就独特真我,也在与他人的对话中匡正他人,给予他人灵感,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记住:无论时代将我带向何处,我总会以主人的身份上岸,也愿倾听外界之音,能让我们更好地栽培自我之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马车教育 ( 泉州玖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闽ICP备18025069号-3

GMT+8, 2025-4-4 22:36 , Processed in 0.04991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