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词 辩论,是用一定的理由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揭露对方的矛盾处,以便最后得到共同的认识和意见的一种语言交流活动。辩论旨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 辩论的过程一般有开始、展开、终结三个阶段,缺少任何一个阶段都不是完整的辩论。因此,一场完整的辩论一般应由论题、立论、驳论、结辩四部分组成。 技法指导 辩论词写作要注意的问题 ①辩论的双边性。辩论是双边活动,单一方面只能是议论。 ②观点的对立性。双方观点是对立的,才有辩论的可能,否则就是谈判。 ③论证的严密性。只有合乎思维逻辑的辩论,才可能获胜,否则只能是诡辩。 ④鲜明的目的性。辩论的目的是追求真理,取得共识。 因上述特点,辩论词也要由三部分组成,即“亮明观点——阐述理由——作出结论”,每一部分都有相对应的注意点: (1)开头问候语:顶格写,一般称对方为“辩友”。 (2)正文部分 ①亮明观点:注意题干限定要素,明确身份以及辩论主题,进而明确己方观点。 ②阐述理由:这部分是辩论词的重点内容,应围绕己方观点多个角度阐述理由,分条分点写出。 ③作出结论:对前面的观点做一个总结,再次强调己方观点。篇幅不宜过长,应简短精练。 (3)结尾:表达感谢。 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响大 ——辩论赛正方一辩陈词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对方辩友: 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和大家一起探讨文学名著和通俗文学谁影响大的问题,我方认为: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响大。(入情入境,亮明观点) 开宗明义,定义先行。(由定义入手,探讨影响,循名责实,立论巧妙)“通俗文学”是指除历史的民间文学以外,还包括现实创作的通俗化、大众化的文学。通俗文学拥有强大生命力和广泛影响力,且通常具有较高商业价值,是可以满足广大读者日常阅读需求的文学作品。“文学名著”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含有长期效应、严肃主题,且一般需要有较高认知度的文学作品。“影响”是指对人的思想或行为起作用使其产生共鸣并发生改变。由此,我方的标准为:在环境的影响及主体所能接受的范围内,哪种波及的范围更广?哪种更易于被大众所接受?哪种更能迎合时代的脚步?下面我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管理学及社会现实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借马克思哲学分点论证,理论牢固,令人信服)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告诉我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力量的主体。由此可知,对人民的影响是具有决定性的,通俗文学以其通俗化、大众化的特点在广大群众中广泛地传播。而文学名著虽然是文学的积淀,但它的深奥和独特的时代性,恰恰限制了它在大众中的传播,限制了它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影响力。(从阅读对象对比分析) 第二,管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能否用心地去做一件事情在于他是否愿意去做这件事。因而,当人们愿意去欣赏某事物的时候,其内容一定会强烈地冲击他们的思想,引发他们思想上强烈的共鸣,并付诸实践行动当中。作为具有广泛性的通俗文学,如年轻人喜欢的网络文学、穿越文学,往往就是这样一个有机载体,无形且真实地影响着每一个人。(从读者爱好角度分析) 第三,从社会现实方面来说,通俗文学就在我们的周围,最贴近我们的生活,最能迎合大众的口味,最能反映普通民众的喜怒哀乐,也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人文精神。(使用排比句,强化观点)我们都知道绝大多数的文学名著在其诞生之初就是通俗文学。从这个意义讲,文学名著是通俗文学这座金字塔的塔尖,高高在上,令读者敬畏多于亲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毕竟是少数,能真正读懂文学名著的人也是少数;文学名著有其特定的阅读群众和专家群体,而通俗文学就没有,它适合各个阶层。通俗文学是文学的生命力,是文学必然的发展方向。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响大,这不仅是两者定位不同的必然,更为历史和现实所证明,是不争的事实! 故我方坚信,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响大。 试题呈现 “重视自我”还是“重视外界”辩论词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振华中学高三(6)班的班会上,同学们交流了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下面两则名言引起了大家的激烈争论: ①自己就是主宰一切的上帝,倘若你想征服全世界,你就得征服自己。—— 海明威 ②一个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有如一颗陨落的流星,连一分热也不会留下来。——罗曼•罗兰 同学们见仁见智,看法不一。为将认识引向深入,班级准备举行一次辩论赛,正方观点为“人之立于世,重视自我更重要”,反方观点为“人之立于世,重视外界更重要”。请你选择一方加入其中,写一篇辩论词,阐述已方观点,并驳斥对方观点。 要求:结合材料,联系生活,自选立场,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重视自我,慎思明辨 尊敬的对方辩友: 你们好!海明威曾言:“自己就是主宰一切的上帝,倘若你想征服全世界,你就得征服自己。”诚哉斯言,我方坚定认为:人之立于世,重视自我更重要。 对方辩友,重视自我才能活出生命的意义与精彩。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我们如寄生于天地间的蜉蝣,又如不知晦朔春秋的朝菌蟪蛄,在这样短暂的生命旅程里,如果不听从自己的想法,没有重视自我,那生又何幸,死又何悲?古有陶渊明“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宁折不弯,毅然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归田园后,陶渊明则“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尽享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重视自我,陶渊明的思想之花可谓是灼灼其华。今有李子柒远离尘世喧嚣,和每一棵树握手,同每一株草耳鬓厮磨,在松花酿酒、春水煮茶中觅得田园诗意。李子柒没有随大流扎堆大城市,而是在田园中抚慰疲惫的心。重视自我,她终究活成了别人艳羡的模样。 对方辩友可能会说,没有人能自成孤岛,“一个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有如一颗陨落的流星,连一分热也不会留下来”。对方辩友,此言谬矣。我方谈的重视自我,并不是狭隘的利己,而是要保持精神的独立与思想的自由。 叔本华“要么孤独,要么庸俗”的话语萦绕耳畔,《乌合之众》中“人一到群体之中,智商就要减半”的论断振聋发聩。人之立于世,重视自我,才能明辨慎思。古有王安石跟随友人游褒禅山,结果随众半途而废,错失洞内奇伟瑰怪非常之景。今有人因为抵制耐克、阿迪达斯,而随众去直播间辱骂主播,彰显人性的丑陋。然而,也有沃德在众人一致认为应对幸存飞机弹痕多的部位强加防护时,力排众议,选择修补飞机受伤多的部位;还有钟南山院士在别人认为新冠肺炎不会人传人时,以“院士的专业、国士的担当”勇于发声,避免了疫情更大范围的传播。由此观之,人之立于世,更应该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对方辩友,裴多菲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慷慨之声发人深省。在这个碎片化信息奔涌而来的时代,保持独立的自由思想难能可贵。当你一味的重视外界,必然遭到同化吞噬;而只有重视自我,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才会拥抱一个理性清明的自我。 最后,再次重申我方观点:人之立于世,重视自我更重要。 我方陈词完毕,谢谢大家!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子夏的学生问子张关于交往、交友的问题。子张说:“子夏是怎么讲的?”学生回答:“子夏说可交的就交往,不可交的就拒绝”。子张说:“跟我听到的不一样:君子尊重贤人,也接纳普通人,嘉许好人而同情能力不足的人。” 子夏厚道老实,孔子以慎交而诲之,免其泛交而受骗;子张好胜偏激,孔子以泛交而诲之,制其偏狂之弊。 阅读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交友思考,选择子夏或子张一方的立场,撰写一篇辩论稿,为自己的观点立论,并反驳对方的观点。 要求:①结合材料,选好角度,自定立意;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800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1.分析材料。 材料第一段围绕“交友”(交往)这一话题展开对话的。子夏从“自我”品德的高标准出发,强调交往的对象标准,值得交往的人才能与之交往。子夏所言“可者”,直接理解就是“值得交往的人”,根据《论语》的基本思想,这个“值得交往的人”应该理解为道德品行高的人。子张对交往对象没有选择,主张与所有人都要交往,只是交往态度有所区别。二者的观点是相对的,可理解为交友有条件和无条件。 第二段的解说可归结为选择朋友要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最好能扬长避短。 2.分析任务。 交友是生命很重要的一课,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呢?弘志中学学生会计划组织一场关于中学生交友的辩论会,拟从上述材料中提取论题。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交友思考,选择子夏或子张一方的立场,拟写一个论题,以一辩的身份,撰写一篇辩论稿,为自己的观点立论,并反驳对方的观点。考生要从材料中确定论题,展开辩论。赞同子夏,可立论为交友需要确定原则,即需要条件。据此分析原因,展望好处,从反面分析滥交朋友的害处,从而反对无条件交友。赞同子张,可立论为交友不需要条件,四海之内皆朋友。可以“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方面分析,反对对方,可以从有条件的交友自私,不是纯粹的友谊角度论证。 试题要求以“交友”为核心论点,选择子夏或子张一方的立场,自拟论题撰写一篇辩论稿,为自己的观点立论,并反驳对方的观点。对此,若赞同子夏,可立论为交友需要确定原则,即需要条件。据此分析原因,彰显好处,从反面分析滥交朋友的害处,从而反对无条件交友。赞同子张,可立论为交友不需要条件,四海之内皆朋友。可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方面分析,反对对方,可以从有条件的交友自私,不是纯粹的友谊角度论证。 【参考立意】 1.交友需条件,交友要谨慎;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对朋友要宽容; 4.不为交友设障碍。 【素材集锦】 1.朋友之间要以道相交。古人论人与人相处之道,云:“以利交者,利尽而交疏;以势交者,势倾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朋友之间的交往也是如此。以利交、以势交、以色交都不能维持长久,唯有以道相交才能天荒地老。那么,朋友相交之“道”是什么呢?《群书治要·论语》云:“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朋友相交之道就是“信”。与朋友交往,言语行为都很守信,才能够获得朋友的信赖,在困难的时候才能得到朋友的帮助,在社会上接人待物处事才会一帆风顺。 2.在《论语》中,孔子告诉我们如何区分“益友”和“损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所谓“益友”,就是正直无私、宽恕、博学多闻的朋友。这些朋友可以劝谏自己的过失、宽宏大量、多闻通达,和这样的朋友交往,可以帮助自己改过迁善、拓开心量、解决迷惑,因而是有益的。所谓“损友”,是指恭谨周旋、善于面柔、巧舌如簧的朋友。恭谨周旋的朋友言语巧妙、决不得罪人,这种人善于奉承,说出来的话就很可能失去正直;善于面柔的朋友,只是着重在表面做文章,往往缺乏内心的仁德;巧舌如簧的朋友,可以无理辩三分。交这三种朋友对自己都有损害。 3.以贤于己者为友,本质就是欣赏、仰慕、学习他人的优越之处,就是见贤思齐之心。这样的交友,不是以消除孤独为目的,不是以自怜自赏为目的,更不是以攀附利用为目的。这种交友的眼光,肇始于对自己的不满足,着力于对他人长处的仰慕与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贤者并非固化为某个十全十美的圣贤,而是他人品德上、能力上的闪光点。所以孔子一方面讲“友贤于己者”,一方面又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想当初孔子也是一个寻常之人,只是“友贤于己者”,只是因为“转益多师”,他才最终成为一个圣人。 【参考立意】 1.交友需条件,交友要谨慎。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对朋友要宽容。 4.不为交友设障碍。 【范文展示】 交友有条件交友应有道 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方认为子夏的立场是正确的。交朋友必须要有条件,因为交朋友就不能不被朋友影响,这种影响有好有坏,好的影响可能使自己成长、人生幸福;坏的影响则可能导致自己身败名裂、人生凄惨。所以交友这件事关系重大,一定要严格交友的原则,慎交友、交好友,哪些人该交,哪些人不该交,应该有所选择。 关于如何交友,我方认为,可以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首先是要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群书治要·论语》告诉我们要“无友不如己者”,“如”是“似”“像”的意思,就是不要结交那些不像自己的人,也就是和自己志不同、道不合的人,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才可以互相切磋琢磨,共同进步。 其次是要结交有德行的朋友。楚国有一个善于看相的人,楚庄王向他请教其中的奥妙。他回答:“我并不能给人看相,只不过是善于观察这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如果这个人他所结交的朋友都能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尊敬长辈、淳厚善良、行为谨慎、畏惧法律,这样的人,家庭会一天比一天过得好、身心也会一天比一天安定,被称为‘吉人’。”可见,朋友对人的影响很大,直接关系到人的成长和命运,因此一定要与德行高尚之人交朋友。 最后要明了交良友的益处和交损友的害处以自勉。《群书治要·孔子家语》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与贤德之人在一起,久而久之,自己也会成为贤德之人,反之亦然,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人虽然本性质朴美善,心地聪明智慧,也必须请教贤师教导,选择良友相交。因为如果人得到真正贤明的老师,并向他学习,那么他每天听到的就都是尧舜禹汤的道理;如果人得到好的朋友,并和他交往,那么他所见到的就都是忠诚信实、恭敬礼让的品行。这样,人每天在道德方面不知不觉地不断进步,这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反之,如果人所结交的都是无德之人,所听的都是诈伪的言语,所看的都是邪曲不正、贪图利益的行为,那么就会致使自己即将遭受刑罚还不知不觉,这也是潜移默化的结果。 年轻人正处于事业的起跑线上,能否交到好的朋友,直接决定了自己的前途命运。我方坚决反对对方的观点:无条件的交朋友。切不可没有选择的交朋友,以朋友多而自喜,曾国藩说:“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鉴于此,年轻人务必要“亲君子,远小人”,选择结交对自己德行提升有帮助的朋友,正如古人所说:“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好的朋友,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帮助自己提升境界,走向幸福的人生。 综上所述,我方一致认为交友必须有条件,要交“值得交往的人”。 谢谢大家。 辩论稿格式及范文 辩论稿的格式一般分标题、正文、署名、日期等几部分。 标题可点明辩论稿的中心,或标明中心事件,或标明中心的论题,让人看到标题就能了解辩论的内容。 正文一般分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开头应接触辩论题目,提出辩论稿的主要内容,使听众了解你要讲的东西,当然也应使开头有点技巧,使听众有兴趣听下去。 主体是辩论稿的重点部分,要突出中心,用典型的材料,有力的分析,使听众点头赞同。结尾可归纳自己的见解,使听众有个完整的印象。结尾要有力,能给人启示和回味。 署名是署辩论者的姓名,日期是辩论的日期。 辩论的三要素 1.辩论中存在着持不同意见的双方或多方。有不同意见的双方或多方存在才能实现思想交锋。一个人不可能自己同自己辩论,一个人头脑中几种方案或做法的权衡和比较,那是思考或思辨而不是辩论。 2.辩论必须针对同类事物或同一问题,即存在着同一论题。如果各方谈论的论题不同,就不能实现有意义的辩论。 3.辩论的诸方有或多或少的共同认识或共同承认的前提,如思维的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和正确推理的方法等,以及如社会公理、科学规律等是非真伪标准和价值取向。 辩论稿范文 很多人都认为:在逆境中更容易出现人才。殊不知,在顺境中则更会出现许许多多的人才。 如果你生活在一个极度偏僻与贫穷的山村里,而我却从小却接受良好的教育。每一天,我的知识都是在积累中不断的增长。而同样每一天,反方辩友却悠闲的躺在山坡上想着太阳落山以后怎样顺利的把羊群赶回家去,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当我学会怎样用英语和外国人沟通,反方辩友也终于学会了怎样用一种语言和你的羊群沟通了。晚上,我坐在电脑前通过互联网和全世界各地的人群讨论研究:金属纳米团怎样才能突破300摄氏度的局限。而与此同时,反方辩友的家刚刚不幸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给淋塌了,正躲在临时的避难所里瑟瑟发抖呢。那么大家想想几年以后谁最有可能成为人才呢?当然了,我说的只是一种假设,意在陈述一种客观事实,完全没有讽刺大家的意思。 想必爱迪生大家都听说过吧?美国爱迪生12岁的时候,因为喜欢“鼓捣”科学小把戏,被校长误认为贪玩而开除学校。这使爱迪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然而,她的母亲最了解自己的儿子的兴趣,她不认为儿子的兴许是不务正业。他为儿子创立了良好的条件,给爱迪生开辟了实验室,支持孩子的小科学实验,从而使爱迪生的发明智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终于发明了白炽电灯泡,电报机,留声机等,并发现了热电子发射现象。如果爱迪生的母亲不允许他搞小发明,恐怕爱迪生不会有呢么大的成就吧! 其实成长和出人才的本质是一样的,顺境和逆境也都是一个生命历程,最重要的是人是否勤奋,是否对学习有兴趣。 我国古代诗人杜牧就是一个实例。杜牧,出生在一个豪门世家,他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年轻的时候,事业上便有了很大的成就。他与李商隐被后人称作“小李杜”。还有文天祥、周恩来、鲁迅等人,这不是顺境也能出人才的证明吗?这足以证明:顺境也出人才! 故宫里的星巴克——正方:故宫里可以开星巴克! 1.自我介绍: 一辩: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老师,对方辩友,在座的各位同学大家好。辩论就是在思辨中探寻真理。 二辩:向大家问好。辩论就是在争论中探求真知。 三辩:大家好。我是xxx,辩论就是在交流中寻找真情。 四辩:大家晚上好。我是xxx。辩论是风度,是广度,更是深度。辩论让我理性看待问题。比赛往往因为有胜负而觉得有压力,但是无可否认的是辩论本身是快乐的事情,如果你想搜罗这种快乐,辩论……不错。谢谢。 2.一辩陈词:感谢主席。 尊敬的对方辩友,亲爱的观众,大家晚上好。 很高兴在这里讨论“故宫里的星巴克”这个问题。我方的观点是赞成星巴克入住故宫。 第一,从法律的角度上讲。星巴克故宫分店的开设必然是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允许的。所以,星巴克在故宫里的经营丝毫不违反法律,在法律上,无可挑剔,找不到不允许它开设的理由。 第二,从经济的角度讲。故宫年人流量近千万。故宫是如此的大,以至于你可以再里面游览一天,所以,故宫需要一个给旅游者提供餐饮休息的场所。星巴克是一家提供优质咖啡服务、休闲空间的企业,正好能够满足故宫的需求。从经济的角度来讲,有需求就会有相应的供给,在这个供需互补的过程中,每个企业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故宫和星巴克之间就是这种供求关系,你情我愿,郎情妾意,无比和谐,无可挑剔。而且,星巴克也对自身的文化元素进行了充足的修改以求迎合故宫的文化氛围,充分的表示了善意。如果人们不认可星巴克与故宫的这种行为,完全可以不去故宫里的星巴克消费,那么失去利润的星巴克自然就会退出故宫了,这也同样无比和谐,无可指责,找不到不宽容的理由。 第三,从文化的角度上讲。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文化的融合已成为全球文化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周总理说:求同存异。即应该积极参与到全球文化的融合大潮中,相互尊重文化,对于不同的文化采取包容尊重的态度。今天的故宫,所代表的是伟大的中国人民创造出的璀璨文化。正是这辉煌的文化,吸引了中外游客前来欣赏赞叹。星巴克,起源于美国,体现的一种美国式的轻松自由的文化特点。这种自由轻松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精神,与退去皇权外衣走进民众的故宫十分契合,根本不会影响到故宫文化的纯粹性、真实性、完整性。文化之间的交流总是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不被认同不被接受的阻力。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那时遇到的问题与今日的故宫星巴克的故事是多么的相似啊。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过去了,中国依然还是中国,依然还是伟大的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难道,故宫里的星巴克就能破坏甚至彻底*故宫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属性?天方夜谭!更重要的是,伟大文明就是在一次次的文化包容、一次次的文化融合中形成的。故宫代表中国在封建社会时期内产生的文化和星巴克代表的西方文化的接触交流,正是全球文化融合中的一次尝试。不论这次尝试的结果如何,我们对于这种现象本身也应该抱着包容的态度。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种的尝试,将把中华文明推向新的巅峰。 所以,我方认为,并且忠贞的认为,星巴克可以入住故宫!谢谢大家。 辩论稿范文三 山寨文化是草根文化、平民文化。山寨产品的显著特点一是廉价,二是实用,三是更新迅速。在小康社会还没有全面建成的今天,草根阶层、平民阶层虽然收入低微,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高档时尚产品享受的欲望,仍然时时在萌动。在不偷不抢不贪的前提下,在无义之财决不取的价值观下,要想使用相对高档的、实用的产品,的“正道”便是购买山寨产品。 山寨产品之所以能够行销于世,用者多多,跟山寨文化产品的草根属性、平民属性密不可分。正是看准了这样一个庞大的草根平民消费群体,山寨文化产品才有了巨大市场,才对“庙堂”产品形成了严重的冲击和巨大的挑战。从这个方面来讲,山寨文化产品对于“庙堂”文化产品的价格定位、便民实用、更新速度等,都是很好的刺激和促进。 山寨文化是民间创新力量的表现。从山寨产品的情况看来,固然有一些是伪劣产品,但多数是通过借鉴模仿而赋予创意的产品,有的产品特别是手机产品,往往整合了很多不同优质品牌的长处,再根据草根平民阶层的需求,增加新的功能,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产品。至于山寨影视,特别是山寨新闻联播、山寨明星等,则更是“山民”利用栏目的名气和名人的良好社会形象,借以表达自己对社会种种不良现象特别是官场腐败的痛恨,从而表达出自己对公序良俗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间,充满了调侃式的、极具幽默感的方式、语言和感情,反映了民众通过平和的方式和手段,表达渴望变革的善良情怀。这无论在山寨产品创造和利益诉求的表达方面,都是一种创新,是民间和谐文化的创新。 山寨文化是对相关行业特别是垄断行业暴利行为的反抗。人所共知,几乎所有新兴行业,特别是高科技行业和垄断行业,暴利思维已经积久成习。民众在一时无法从根本上从体制上改变暴利现状的情况下,采用“山寨”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何尝不是对行业暴利的反抗!这种反抗,持续日久之后,自然会成为暴利行业暴利行为的匡正力量。 山寨文化是促进技术创新、发展新型科技的重要力量。从模仿到创新,是技术进步产品创造的必然途径。山寨文化的很多产品,都是对先进产品的模仿。模仿并不违法,也不失德。大量的山寨产品的出现,山寨企业之间的竞争,山寨企业和庙堂企业的竞争,客观上对促进各自产品的更新换代,促进各自从功能到样式的不断创新,从而推进整个社会技术创新、科技发展。至少,它是具有这样的功能。 毫无疑问,山寨文化框架下的山寨产品,容易甚至有的已经侵犯相关企业的知识产权。因此,应当加大维护知识产权的力度,运用法律力量,运用道德力量,运用社会舆论,进行严格有效的管束。否则,山寨文化就成了违法文化、犯罪文化,山寨产品就成了无良产品。但是,不能仅仅因为山寨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问题,就片面否定山寨文化及其产品。其实,山寨文化山寨产品的出现,具有很强的人民性,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文化空间,它逼迫庙堂文化庙堂产品更加注意自己文化及其产品的人民性,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总的说来,山寨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尽管它也有明显的不足和问题,但相对于其正面价值而言,山寨文化的存在,对我们目前这个社会是利大于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