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酸·枇杷甜 ①入夏的天,像孩儿的脸,说变就变。凌老汉出门的时候还是红彤彤的太阳,当他在集上卖完枇杷的时候,天竟哗哗下起了大雨。他赶紧在一家“凌氏修理店”门前避雨。狂风裹着豆大的雨点跟踪而来,老汉不得不挪进修理店内。 ②凌老汉猫着身子,双手抱腰,试探地问正在修电视的师傅:“师傅姓凌吧?”凌师傅抬起了头。 ③“我三桥村的。”老汉怯怯地说,“您看,能不能借把伞给我,下次赶集我保证还您。” ④“没问题。”凌师傅爽快答道。 ⑤凌师傅的妻子听到谈话,急忙从里屋钻出来,狠狠地瞪了凌师傅一眼。凌师傅没理会,径直钻进里屋。妻子也跟了进去,拽了男人一把衣角,一直低声埋怨。凌师傅甩脱妻子的手,狠狠地瞪了她一眼,妻子窝了一肚子火不好发作。 ⑥凌师傅从里屋拿出一把自动伞递给了凌老汉。凌老汉撑起伞转身欲走,师傅说了一声“等等—--”老汉以为师傅接受了妻子的暗示,反悔借伞,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凌师傅从里屋翻出了一件外套递给凌老汉,说:“看您冷得牙齿打架,快穿上,别冻着了。”老汉穿上外套,顿时全身都暖了。 ⑦老汉走后,妻子僻里啪啦一顿数落:“你学雷锋真是学到家了,借了伞还送衣服,我看这次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没见过哪个人像你这么傻!”凌师傅没跟妻子拌嘴,只扔下一句话----女人就是小心眼,又干活去了。 ⑧第三天,老汉上街来了。老汉将伞和衣服还给了凌师傅,还递上一袋金灿灿的枇杷。凌师傅推都了几次,老汉就说:“那天多亏您借伞和衣服给我,要不然,我非害一场大病不可。要是害了大病,我那一山的枇杷就完了。与那一山枇杷相比,这袋枇杷算得了什么?” ⑨老汉留下枇杷,千恩万谢地走了。凌师傅剥了一颗枇杷,扔进嘴里,立刻吐出一颗乌溜溜的细核来,直咂嘴道:“真甜!”又剥一颗塞进妻子的嘴里,她双眼迷成一线天:“好酸!”凌师傅抢过话,“是你的口酸了,心酸了。”凌师傅的妻子向来爱吃枇杷,可这回老汉送来的那袋枇杷,她再没动过。 19.根据短文内容,填写合适的小标题。 →借伞送衣→ → 回赠枇杷 20.面对老汉送来的枇杷,凌师傅吃了直夸“真甜”妻子吃了却说“好酸”。同样的枇杷,不同的看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老汉信守承诺送回衣服和伞,枇杷的甜包含着互相信任的味道。 B.妻子觉得枇杷酸是因为不爱吃枇杷,也没有胃口,不想吃。 C.凌师傅帮助别人得到了快乐,所以觉得枇杷很甜。 D,因为当时不信任老汉,妻子吃起枇杷心里别扭,觉得酸溜溜的。 21.关注语言、动作、神态,感受人物形象。联系短文,完成题目。 第⑤自然段中出现两次“狠狠地瞪”,凌师傅、妻子当时可能分别在想什么? 凌师傅 妻子 21.结合人物的言行,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 、 、 的凌师傅。 23.有人认为:小说着力刻画凌师傅的人物形象,没有必要用大量笔墨去描写他的妻子。你同意这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24.文章最后一句话改为“妻子瞬间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此也变成了一个乐于助人的热心人。”与原文结尾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种?请说明理由。(2分) (三)小古文阅读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2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妻之市 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返” C.妻适市反 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 26.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