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车教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吴伟平书法
查看: 4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境界是灵魂里最曼妙的风景

[复制链接]

2593

主题

2811

帖子

9309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30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8 23:18:4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境界,是一个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也是一种自我修持的能力,体现了一个人的修为与素养。比如,熟谷常弯腰,智者常低头,也是一种境界。
下面看看古圣今贤对境界是怎么理解的:



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贾平凹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杨绛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杨绛
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清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丰子恺
看海和出海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一种是把眼睛给了海,一种是把生命给了海。——汪国真
善茶之人必有五美,味之美、器之美、火之美、饮之美、境之美,茶的境界与诗情道心并无分别,境界高的人才能泡出天人合一的滋味。——林清玄 《平常茶非常道》
女人真正成熟的境界是:在穿越了悲伤,内心的不平静,诸多的麻烦之后,仍然能升起一种对生活保持明朗的心境和善意,而且能具有母性的胸怀。我以为这样的境界是非常之高的,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纯真,是一种成熟之美。——当代女作家 铁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国学大师 王国维




涅槃是得道的最高境界,智者所受是大智慧成就,不是迷信,佛法是讲每一个人大智慧成就,自性自度,盲目信仰不会成就的。所以真出家的,是大智慧的高人,才能智者所受,是圣人的境界,不是普通人受了痛苦,觉得世间很麻烦,因此出家,那就不算是「圣所行处」。——南怀瑾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外求法叫外道,道在你自己心里,不在上帝、不在佛、不在境界上气脉上,气功咒语都不是。心外求法叫外道,即使你是学佛的,你在净心上面动了一念,另求一个效果,求一个法,不是增就是减。你想空掉的一念,就是减法;你想见佛看光,那就是增法。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才是净心。假使做不到净心,就与佛境界不相应。不论是增是减,是垢是净,是生是灭,都是心外求法,就不对了。所以真正佛法只有一个,就是净心,也就是净土。再进一步,连这一个名称都没有了,有一个心,有一个清净,有一个净土,有一个清净境界现前,都不是了。要在这个地方懂了,才懂了大乘佛法。——南怀瑾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孤独不是姿态,是一份真正的境界,是心灵的一份诗意的栖居。因此不需寻找什么特定的安静的角落。孤独或许表现出沉默,但孤独与沉默没有必然关系。孤独者是思想的、精神的流浪者。抽烟或是饮酒,只是用一种麻痹的手段或是摆酷的手段,来营造一种孤独的虚假的表象。没有思想、没有精神的人是孤独不了的,充其量只是一个寂寞者而已。——复旦大学教师 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马车教育 ( 泉州玖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闽ICP备18025069号-3

GMT+8, 2024-6-15 02:09 , Processed in 0.05219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