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局面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也不是事到临头能改变的。因果一旦成熟,任何行动都无法阻止果报的显现。 如果痛苦、尴尬在所难免,我们最好让自己有所准备。这样做的好处是,虽然该面对的问题还得面对,该经历的痛还得经历,我们却不再那样感到苦,不必再承受额外的恐惧和焦虑。 ——希阿荣博堪布
心存善念,能够让我们得福避祸。 所以,人的一生中最好要有一个善的信仰——这个信仰不仅仅是指宗教信仰,任何信仰都可以。 在为信仰努力的过程中要有一个准则:在实现信仰的过程中得到的快乐,不是要让我们周边的人痛苦,而是要能够给他们带来快乐,还要让快乐的影响更大一些。 如果信仰给自己,也给他人带来了快乐,这样的信仰就非常有意义,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就不虚此行。
当变得更有觉察力更清楚的认清自己时,你就会更加有智慧,这是真实的自我成长。 知道自己是个傲慢的人,自己才会变得温和。 知道自己是个自负的人,自己才会变得谦虚。 知道自己是个贪婪的人,自己才会变得知足。 知道自己是个愚痴的人,自己才会变得智慧 知道自己是个嗔心的人,自己才会变的慈悲。 知道自己痛苦的点,痛苦才会消失。 看到自己的恐惧的点,恐惧才会消融。 看到自己的依赖的点,自己才会变得独立。
生命延续的每分每秒其实都是生与死的博弈。无常时刻都在上演,在事不关己的时候,似乎我们经常做的,只是听闻过后叹息一声。然而当离别之痛降临于我们自己身上时,我们就会忧苦而无助。 如果在人生的前半段旅途中已经摇摆不定而又无法改变了,或许在后半段的旅程中,能在佛法的智慧与慈悲的加持下,让生命之苦、轮回之苦变得更香甜一些。
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生病本是人生寻常事,这世上没有人不曾生病,但大多数时候也只是自己忍受病苦的同时连累身边的人一起担心操劳,谈不上有多少积极的意义。 当身处逆境时,不妨有意识地训练自己以更加现实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考验,看看从逆境中能得到什么于己有益的东西。很多情况下,疾病会成为我们培养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好机会。 ——希阿荣博堪布
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善于倾听才是智者的特质。当然也不能太极端,时时、事事都保持沉默,对什么都一言不发。该说的,还是一定要说,如此事情才能办成。而不该说的,切莫信口开河,否则,往往会弄巧成拙。
佛陀教导我们:如果有条件,就去帮助众生;如果没有条件,至少不要造成伤害。 懂得缘起的道理,有助于淡化分别念,淡化人我的界线、区别。我们认识到万物相互依存,息息相通。众生的欢笑、痛苦原本是相通的,互为缘起。 这份领悟,是悲心的基础。 ——希阿荣博堪布
这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行为背后的动力是什么?为利?为名?为感情?为物质?为精神? 仔细看看这些动机的背后,还有一个根本的共同的动机,那就是为了安乐。 安乐还有许多名字,代表它不同的侧面和程度,比如,快乐、幸福、享受、乐趣、舒适、喜悦、宁静、满足、安全…… 安乐主要是内心的感受,它在心里,不在身外,所以内心如果不快乐、不满足,外境再美妙再丰富,也很难感到愉悦、富足;而一颗宁静柔和的心,在贫乏艰难的环境中,也能生出喜悦、自在。 ——希阿荣博堪布
现在有些人特别能说会道,喜欢挑拨离间。本来别人的关系很好,经他几句话添枝加叶,立马就能反目成仇。这种人常以此为乐,自认为很聪明,却不知这样于己十分不利。 自己切莫离间别人,当听到别人在巧言挑拨时,也应漠然处之,既不反对、也不赞同,这样对方就拿你无可奈何了。
只忙于满足自己这样那样的需求,是会让人疲倦、不安的,因为人的需求层出不穷,永远没有彻底满足的时候,心里很难有安定;而慈悲,对其他众生的关怀,哪怕只是一点点,也能让内心喜乐和满足。 示他人以善意、关怀和尊重,尽管不是每次都能得到同等的回报,我们会遇到一些脾气比较坏、比较冷漠、比较固执、不善于表达的人,但没关系,总的说来,我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会增长很多,得到的关怀和尊重毫无疑问也会更多。 ——希阿荣博堪布
大家的力量集中在一起建寺院,为这个地区保留它的传统,保留最精华的美术、最经典的建筑等。这样,寺庙就是一个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兼高等学府。 而它最引以为傲的是它的软件——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又非常严密的佛教教义制度,培养着一代代灵魂工程师。作为灵魂工程师的僧人们,从解决当地人们的婚丧嫁娶到生活琐事,事无巨细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解救一批批在红尘中失去生活方向、灵魂迷茫的芸芸众生,为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社会的安宁与祥和做无私而伟大的奉献。
兰全盛大师作品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