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语言 特邀嘉宾:耿占春
2021年06月29日,拾壹月诗社第九期诗歌沙龙于抒己社融合书店举办。 本期特邀嘉宾: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评论家耿占春 沙龙主持:诗人、诗歌评论家夏汉 拾壹月诗社创办人、诗歌沙龙总统筹:子非花 活动主办方:拾壹月诗社 活动承办方:河南拾壹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出席本期活动的还有:河南省诗歌学会顾问马海盈,诗人田桑、周峻岭、河南大学博士、北师大博士后祝欣,拾壹月诗社副社长见鱼、雁如,拾壹月诗社秘书长薄荷,商丘女诗人李品,元诗歌公益基金秘书长牛冲,诗人徐方方,90后女诗人苏果而;高校文学社团包括:中原工学院扶觞文学社社长吴清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海棠文学社前社长郑宇航、现任社长王惠颉、团支部书记任怡静以及社员刘宇鹏。 本期沙龙主题:诗和语言
子非花 拾壹月诗社社长子非花致辞:耿占春老师是当代当之无愧的评论大家。一个智者。耿占春老师的《隐喻》《失去象征的世界》其被称之为“一个思想者的絮语‘’,无不让人心向往之。今天,我们终于邀请到了耿占春老师,相信这次一定精彩纷呈,收获满满。
夏 汉 学术主持夏汉:从我个人的角度,最初接触诗歌批评,就暗中学习占春先生的行文风格与思想,可见其批评文章对我的影响之大。占春先生作为诗人和诗学理论家,以深刻的笔触对当代汉语诗歌进行了深度的抽象与概括,对当代诗歌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接下来,我们将时间交给占春先生。
耿占春 今天我们谈谈语言,语言是所有诗歌写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有很多讨论语言的角度,关于修辞、经验、主体与感受力,可以从精神分析对话,也可以从社会学认知或社会语义学角度来思考。事实上这些区分又总是相互关联的。 语言的功能在于交流,也在于构建,现代汉语对语义体系的建构是与新诗也就是白话诗一起发生的。诗界革命最初的倡导者都是社会活动家和社会思想家。现代诗实践很快就成为对现代汉语及语义系统的塑造,从二十年代关注底层劳动者到歌颂劳工神圣,到三十年代左翼诗歌兴起,一种古典汉语中没有的语义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建构起来了,那就是围绕着“光明”与“黑暗”这种对立意象,这种两元对立的语义轴被诗歌建构起来了,围绕着“光明”与“黑暗”这阁象征性的意象或观念,诸如革命与反动,劳动与剥削,自由与压迫,进步与保守,穷人与富人等等,一系列语义价值的对峙建构起来了。最初可能属于感受、感知、情感的东西,通过隐喻,通过象征,被逐渐地变成观念,变成价值系统,并被固化。 白话文运动的兴起,旨在赋予汉语新的语义体系,以表现和建构新的历史时代精神,这个语义系统固化却致使语义的逐渐简化。至上世纪五十年代,隐喻逐渐退化为概念,语言开始匮乏,某种程度上我们民族的语言、语义体系跟经济生活一样,被国有化,被收购为国集体所有而非个人化。 在这个过程中,本来属于先知般的情绪与感受,到最后变成了固定概念,变成了一种极其简化的语义,失去了与感受力的关联,从最初的充满想象力的修辞变成了今天人们所说的“老干部体”。 诗歌的在于表达人微妙的感知、感觉,而由于语义固化的语言惯性,真实的感觉世界很容易与固化概念相冲突,这就促使诗歌写作进行语言的革新,摆脱以前的固化和僵化的语义系统,并持续唤醒民族语言的复杂性、丰富性、多异性。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四十年诗歌写作见证了现代汉语的再次激活,语义的复杂性也表明精神世界的感知力、和丰富性。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进步。 语言和修辞的关系、和个人感受力的关系、和经验世界的关系,是需要写作者长期探索的。基于沟通交流的目的我们创造了语言,基于生活意义的建构我们选择诗歌作为载体,让一些发生性的意义、生成性的语义,最终以诗歌的形式抵达另一个人、抵达世界。 诗歌关注着历史的和社会的状态,也关注着世界万物,但诗歌写作总是要回到语言,回到个人感知。这就是诗歌的文化价值所在,在我们的传统中,诗拥有“经”的地位,一般而言,经是典章制度,唯独《诗经》是一个例外,礼乐和历史书写是权力所支配的,诗表达的是个人经验的主权,诗经是抒写个人感觉的开端,这是一种非规范性体验与语义价值跟规范性知识的对立与突围。规范性知识体系也需要诗歌这种充满活力的描述性语言的纠正。就像诗经构成与礼乐历史话语之间的一种张力,现代诗歌写作与语言及其容易固化的语义系统之间也应一直保持着这一张力关系。
沙龙现场
在对谈环节,各位嘉宾积极与耿占春老师展开对话,或对谈或求教,一个个问题将沙龙气氛推向高潮,耿占春老师以丰厚的诗学经验予以解答或点拨,大家纷纷表示第九期诗歌沙龙很成功,大有裨益。正如学术主持夏汉所说,这是目前最有意义的一期诗歌沙龙。 今天邀请耿占春老师来到拾壹月诗社,是对拾壹月诗社的肯定与认可,也是诗歌沙龙的又一次进步和突破!拾壹月诗社将继续砥砺前行,以初心为航标,以诗歌为航向,为诗歌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最后,学术主持夏汉宣布沙龙结束,大家合影留念,第九期诗歌沙龙圆满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