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车教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吴伟平书法
查看: 8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

[复制链接]

2845

主题

3087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5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4-9 00:27: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④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原创麦家陪你读书
今天是麦家陪你读书的第1726天,共读的是第246本书——英国作家珍妮特·温特森的作品《我要快乐,不必正常》。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

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更多爱读书的朋友。麦家陪你读书,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在昨天的共读中,16岁的珍妮特·温特森因为禁忌之爱,被温特森太太赶出了家门。
离家出走的那天晚上,黑夜比白昼缓慢得多。珍妮特·温特森忘记了自己走了多久,只记得自己在草场的亭子里醒来时已经冻得浑身僵直。
不管是为了什么,在毫无经济来源的情况下“离家出走”终究要付出代价。
这还只是第一夜,已经过得无比漫长。未来的日子里珍妮特·温特森要靠什么活下去?她与珍妮又是否能继续在一起?
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共读,一起去寻找答案。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珍妮特·温特森自己也没有想到,昨日的为爱冒险,竟是今日流落街头的伏笔;今日的无路可退,竟会成就明日的辉煌。

珍妮特·温特森

冥冥之中,似乎一切皆有定数。
由于珍妮的父亲不接受她们的爱情,所以离开家之后珍妮特·温特森没有去珍妮家,而是住进了学驾驶时用的迷你轿车里。前座看书、吃饭;后座睡觉、休息。
这辆车的主人是珍妮特·温特森在教会里遇到的一个男孩。
男孩的父母把这辆车给他,就是希望男孩自己能有车开,却不曾料想男孩根本就不敢开车,反而把车借给了珍妮特·温特森。
虽然车里的空间十分狭小,但总好过露宿街头。
除此以外,珍妮特·温特森每周在市场上靠帮人包装针织套衫来赚钱,但这根本就不够她吃饭和约会的。
如果不是因为拉特洛太太的出现,或许如今的珍妮特·温特森依然还是那个为了生活而找不到出路的人。
拉特洛太太是英文系主任,她寡居,带着两个十几岁大的儿子。
学生们习惯于躲着拉特洛太太,因为她整天都在大喊大叫,像一个狂躁症病人,动不动就抡起手中的书本,砸向学生们的脑瓜。
珍妮特·温特森与拉特洛太太变得熟络,源于珍妮特·温特森对英国小说家奥利芬特夫人,以及英国诗人T.S.艾略特的独特见解。拉特洛太太虽然严厉,却十分欣赏爱读书、有思想的学生。

英国诗人 艾略特

她一直关注着珍妮特·温特森,知道她在阿克灵顿公共图书馆按照作者的字母顺序读英国文学散文,也知道她住在一辆迷你车里,靠在市场上打零工赚生活费。
听着珍妮特·温特森对诗歌、对散文的独特见解,拉特洛太太眼眸一亮,转而说道:“我家有个空房间,你自己买吃的,晚上十点以后不准喧哗。你可以拿一把钥匙。”
珍妮特·温特森欣喜若狂,于是提着行李搬进了拉特洛太太的家。


“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他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
莫泊桑遇到福楼拜后,将精力从诗歌创作转到了小说上,并快速成长,从而跻身于“世界三大短篇小说的巨匠”之列;
达尔文遇到植物学家亨斯洛后,有了参加“贝格尔号”环球航行的机会,也通过这次航行中的考察与研究,达尔文在生物地理学学界赢得了崇高的地位。
人生中难得遇见贵人。同样地,珍妮特·温特森遇到拉特洛太太后,人生也发生了改变。


在拉特洛太太的辅导下,珍妮特·温特森参加了牛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的入学考试。这对她而言无疑又是一场冒险。
因为在珍妮特·温特森认识的人当中,没有一个上过大学。
圣凯瑟琳学院是专门为无力负担学费的学生设立的。来面试的其他考生自信且善于言谈。
对比之下,珍妮特·温特森要逊色很多,她甚至因为自卑而无法口齿清晰地讲话。
因为在面试中发挥失常,珍妮特·温特森未被录取。拉特洛太太劝她考虑别的选择,但珍妮特·温特森却坚持要上牛津。
“努力很重要,但选择同样重要。”
活在当下的珍妮特·温特森并不知道自己执着地选择牛津,究竟是对是错?她只是不想像身边的女性那般,只能嫁人或做着一些无关紧要的工作。
正如她自己所说:“照自己的意愿活得头破血流,也好过听从别人的安排,虚张声势地过浅薄的生活。”在珍妮特·温特森看来,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是一个人终其一生的意义。


“每个人都逃不开人生四个命题:那就是死亡、孤独感、自由责任以及生命的意义
。即使有人与我们特别亲近,但我们最终是孤独的,孤独的最高形式是躺在他人怀里的孤独。
既然人生而是孤独的,同时又逃不开人生的四个命题,不如就努力充实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
于是,珍妮特·温特森收起行囊,带上帐篷驾车去了牛津,因为她要为自己的人生再做一次努力。


珍妮特·温特森对梦想的执着,感动了拉特洛太太。
为了成就这个满身稚气却又充满志气的女孩完成“牛津梦”,拉特洛太太为珍妮特·温特森写了推荐信。
再次走进牛津大学的圣凯瑟琳学院时,坐在高级导师和英文系讲师面前的珍妮特·温特森依然紧张得说不出话来。
但这一次,她没有选择逃避,而是情绪激昂、满怀希望地描述了自己的梦想,以及对女性、对作家、对工人阶级的独特见解。
幸运的是,这一次珍妮特·温特森拿到了牛津大学的入学通知书。


珍妮特·温特森以为是自己对读书的赤诚之心感动了面试官。却在大学入学后的第一个晚上得知,原来自己不过是“工人阶级的试验品”。
在牛津大学的某些导师眼里,身份、性别似乎是“原罪”。因为是女人,同年级的五名女生除了得到导师的冷嘲热讽外,根本就得不到导师的任何指导。
为了有所收获,女生们只能自学。
于是,珍妮特·温特森和其他女生一起,连同一些没有性别歧视的男生建立了“阅读小组”。在那里,他们热情地阅读、思考、认知和讨论。
读得越多,珍妮特·温特森就越感觉跨越了时间、空间,与其它生命共鸣相连。
在牛津大学读书的这段日子里,虽然珍妮特·温特森时常遭受导师的贬低和打压,但她却仍然活得很充实,甚至开始思考,人长大后随着见识与心态的变化,是否能化解冲突,与过去的人或事和解?


对此,心理学家荣格的解释是:“冲突绝无可能在其发生的层面得到解决,这一层面只有赢家与输家,没有和解。必须超越冲突,如同从高地俯视风暴。”
超越冲突,首先要找到能让生命与它自身和解的地方。而这个地方,对珍妮特·温特森而言,就是她生活了16年的家;
她需要跳出这个地方,站在当下,与过去的人或事和解。
想到这,珍妮特·温特森的眼中浮现出了温特森太太的身影。于是,珍妮特·温特森拿起笔给温特森太太写了一封信。
在信中,珍妮特·温特森没有提离家、去牛津,也没有试图解释任何事。
她只是单刀直入地问温特森太太,“圣诞节想不想让我回去一起过?如果可以的话,能否允许我带一个朋友回去?”
温特森太太一向不喜欢访客,更何况,这名访客是由被赶出家门的珍妮特·温特森带来的。
信寄出后,珍妮特·温特森一直既期盼又害怕看到温特森太太的回信。因为她真的很害怕被温特森太太拒绝。
没想到,温特森太太竟然同意了她的请求,这令珍妮特·温特森觉得很不寻常。她甚至有些莫名的恐惧,因为不知道回到家后等待她的又是什么?
圣诞节是一个举家团圆的节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珍妮特·温特森阔别许久后再回到家能和温特森太太和解吗?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明天的共读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马车教育 ( 泉州玖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闽ICP备18025069号-3

GMT+8, 2024-11-1 07:45 , Processed in 0.05551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