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音乐牵手
洋洋
我没有离开过音乐。 五岁开始练琴。五线谱上一排排蝌蚪一样的音符装点了我的童年,手指在黑白交替的琴键灵动地滑过,一段又一段斑斓的旋律便从手指间流淌出来——这当然是我现在的感受,年幼的我怎可能会明白?那时,我怨恨音乐,怨恨那笨重得像棺材一样的玩意儿。我像一只被幽囚在华丽的鸟笼里的金丝雀,目光哀怨地盯着琴谱,十个手指麻木而沉重,优美的旋律在我眼中是一把灌满了水银的大锁。没有一个孩子会真心喜欢那些剥夺他们快乐与自由的东西,比如他们游戏的权力。我也不例外。于是,我最终放弃了,在10岁那年。 然而,我始终离不开音乐的。11岁那年,学校组建管弦乐团。因为这个偶然的际遇,我接触了完全陌生的小提琴。这是一种和钢琴、电子琴完全不同的乐器。四条粗细不同的弦,轻轻拨弄几下,细腻的音符就陶醉了我。朦胧中,我仿佛看到了一只音乐精灵在周身飞舞着,它挥舞着颜色缤纷的绸带,瞬间就化成了五线谱。左手按弦,右手持弓,当马尾触碰到弦时,当马尾顺着细滑的弦滑下时,或热烈或婉约的音乐随之而出,不由让我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佳句。可惜的是,随着小学毕业,我便离开学校乐团,小提琴也自然闲置了下来,只是平时偶尔练练。幸运的是,我在学校乐团打下了一点架子鼓的基础,这对我之后有很大的帮助。 现在,我已经可以很骄傲地向别人说,我是一个鼓手,一个很努力想让自己更优秀的架子鼓鼓手。这是我真正热爱的乐器,没有逼迫,也并非偶然。或许外人看来,女孩子应该温柔地弹钢琴,做一个气质美女。至于打架子鼓,太野蛮,甚至是粗鲁。但我不这么认为,并不是只有温柔才是美,奔放、热烈也同样是美,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一支乐队的支柱便是鼓,它把握着整个乐队的节奏,于是打鼓便有了一种责任感,一种驾驭感,这让我很享受。鼓点,让旋律更厚实,更稳重,更充实,更饱满,一段没有鼓点的纯音乐就像一个没有骨头的人,无法独立站起来,软绵绵的。当然,我也不得不承认,当初学鼓,是凭着一股小女生标新立异的决心。 如果我更有毅力一点,或许我现在是个钢琴高手。如果我当时继续练小提琴,或许我现在精通小提琴。如果不是有这么多的阴差阳错,我现在也许是一个键盘手,而不会是个鼓手。但是,不管怎么样,不管有多少的如果和或许,我身边都一直环绕着只属于我的音乐,属于我的心情。 音乐陪着我走了很久,而且我相信,它一定会陪着我继续向前走,一直走下去……
吴老师评点:写文尽可以娓娓而谈,好比把自己的心里话说给朋友听;他就在你身边,是个善于倾听的人;只要你像一涧山泉真诚地流淌,他便会时而报以微笑或赞许。因此,我们不要太拘泥,也不必正襟危坐,只需思维放开,情意在胸,我手写我心,谁能拘牵?洋洋的作文就是这样自然大方,因自然而显得洒脱,因大方而显得清雅。其实,她也不过是把自己的经历讲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罢了。但洋洋有自己的高明之处,那是因为她懂得艺术处理,而且很精心。除了娴熟的驾驭语言能力外,她还能把“经历”提升为“经验”,——而“经历”与“经验”的区别在于:经验是建立在经历之上的精神产品。换言之,经历是“感官接受”,经验是“大脑酿蜜”。可以打个比方说,经历如果是粗茶淡饭,那么经验便是把它们变成美味佳肴。经历是经验的前提,但我们更主要的是把有限的经历变成丰富多彩厚重深邃的经验。文章只写经历,难免俗;若能上升为经验,便可化俗为雅!综上所述,写文首先要情真意切;如同唱歌,你要马上调动情感让自己沉醉在旋律的柔波里。其次,要有个人的思考和感悟,这相对而言是有难度的,但只要你采过千万朵花就不怕酿不出好蜜来。在这里,我可以提供两种方法——苏东坡的“八面受敌”法或钱钟书小时候玩的“石屋里的和尚”。他们讲究“悟”,讲究多方位的思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事物总有万般体态,你站的角度不同它们便现出不同的妙韵来。达芬奇学画画便是个很好的例证。其实,古今中外的大师,在“悟”方面的参透大体是一致的。 另外,透过洋洋这篇文章,我们也可以看到她的欣赏水平一定高。“爱读书,勤思考”是我对学生的两大要求。我认为,不喜欢读书就会营养不良,不喜欢思考就会肤浅质薄。思考上面已述,不多赘语。至于读书,我提倡“眼高方能心远”。书有高低之分,我们要读的便是那些上水准的书,以便打开眼界;这好比人参总比萝卜有营养。我宁可吃一粒人参,也不愿吃一大块萝卜! “眼高心远,外秀内慧”,乃吾作文之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