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修身齐家小课堂
醉卧美人膝,醒握杀人剑,不求连城璧,但求杀人剑,匈奴未灭,何以为家为。 在我国历史上,霍去病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如风云一般地崛起,拥有着传奇的人生,却又如流星一般陨落,24岁告别了大汉王朝,让人不免感叹天妒英才。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汉武帝、霍去病二人还有一则鲜为人知的故事。曾经,刘彻送给霍去病10车肉,可霍去病放着臭掉也不给士兵吃,让人不免心生疑惑。 其实,这里面透露着帝王之心,霍去病去世26年后,才知道他的高明之处。像是一场闹剧,又显得很真实,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故事。
霍去病的前世今生 霍去病从小出身卑微,他是平阳侯府的女奴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私生子,按照当时的情况来说,霍去病的身份也是一个“奴隶”。幸运的是,霍去病有一个“好姨”。 他从小与母亲卫少儿一起生活,其父似乎也不在意这个儿子,两人的日子过得也算是相当艰难。然而,在机缘巧合之下,卫少儿的妹妹卫子夫被汉武帝看中,进而成为了刘彻的宠妃,可谓是飞上枝头变凤凰。 俗话说得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卫子夫凭借自己的颜值和才华一步步高升,连带着自己姐姐卫少儿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摆脱了奴隶的身份,成为了一个自由人,甚至还跨入了上流社会。 早年,霍去病经历了人生的“低谷期”,对于改变命运也有着强烈的渴望。因此,当机会到来的时候,他努力地抓住这一切,不断地练武、学习。 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霍去病的舅舅名叫卫青,在与匈奴的作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靠着这一层关系,少年之时,霍去病便进入了军营历练,而且还进步很快。 随着霍去病在军中的表现越来越突出,他也顺利进入了汉武帝的视野。司马迁的史书中曾言:“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简单来说,汉武帝很看好霍去病,想要让他多看看兵书。不过,霍去病却很有自信,很看不起书上的兵法。高兴之余,汉武帝便想要给霍去病赐婚,但霍去病却拒绝了。 史书中是这么记载的:“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从这两句话来看,霍去病很有能力,同时也有报效国家的心,这样一个人难怪刘彻会重视他了。
汉武帝的“疑虑”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随着卫青在大汉朝的名望越来越高,汉武帝也对他有所猜忌,急需找一个替代他的人,霍去病此时便映入了眼帘。 当然,霍去病激进的“直捣黄龙”的打法,也是汉武帝所看重的。就这样,在此后的时间里,刘彻一边打压卫青,一边开始提拔霍去病。 凭借着汉武帝的支持,以及汉朝强大的国力支撑,霍去病多次大败匈奴,将他们驱赶到了漠北以北,实现了“封狼居胥”的壮举,也解决了汉朝的匈奴之祸。 话说,中央集权制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皇帝过于看重权力,也比较容易猜忌别人。随着霍去病建立的功业增加,掌控的兵马越来越多,,皇帝自然也不会对他视而不见。 有一次,在霍去病出征之前,皇帝赏赐给了他10车肉。我们都知道,常年出兵征战在外,亦或是驻军边疆都是很辛苦的,能吃上饱饭就不错了,更何况是肉食。 然而,对于这10车肉霍去病却置之不理,哪怕军队的士兵都饿得面黄肌瘦了,他依然如故。后来,班师回朝的时候,这10车肉依然还在,但却已经腐烂了、臭不可闻。 对此,或许很多人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为何霍去病宁愿把肉放臭,也不分给士兵们吃。或许这其中的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从简入奢易,从奢入简却难”,二便是帝王之猜忌。 第一点很好理解,如果士兵们吃惯了肉食,就很难适应艰苦的生活了。第二点就不是那么好理解了,咱们可以通过一个故事,给大家详细分析一下。 司马懿是魏国的重臣,有一次皇帝赏赐了他很多好东西,他本可以赏赐给下面的将领,但他却没有这么做。有人问他其中的原因时,司马懿回答:“皇帝给的东西也是公家的,怎么能“以公肥私”呢?” 通过这句话不难看出,即使皇帝赏赐给你东西,但依然不属于你,你能够使用,但却不能与别人分享,更不能用来收买人心,这是权力场上的“忌讳”。 或许很多人认为霍去病与汉武帝的关系不止于此,但是二十六年后,一切的一切都验证了霍去病是对的,我们才知道他当年的做法有多高明。 二十六年后的政变 话说,站得越高,摔得越狠。在霍去病去世的26年后,西汉王朝发生了一场巨大的政变,它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巫蛊之祸”,受牵连之人高达上万。 当时,因为汉武帝的权力欲过重,对他人的猜忌更多,所以在这场政变中,不仅太子刘据被杀了,就连皇后卫子夫也没有逃脱厄运,卫青一家也遭到了诛连。 回想当年,卫青也曾是汉武帝的宠臣,为大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可即使如此,汉武帝依然将他抄家、灭族,可见帝王之心难以用常人之理来猜测。 不过,让人奇怪的是,霍去病一家人也与卫青、卫子夫等人有关联,而且还属于卫家一派,属于“皇帝一定会清理外戚势力”范畴,但让人奇怪的是,皇帝废了卫皇后、太子刘拒,却唯独没有动霍家。 此时,不得不让人想起了二十六年前的“十车肉”,若是霍去病送了出去,他与汉武帝之间也会留下猜忌,巫蛊之祸时也必然不能置身其外。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