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车教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吴伟平书法
查看: 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修养不是华丽的袍(吴佳音)

[复制链接]

3193

主题

3476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5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17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灵魂,看不见摸不着,却充满了人的每一个举动之中。” 修养,从来不是浮于表面的华服,而是如竹般内外兼修的生命姿态,是灵魂深处散发的光芒。
所谓君子, “外正其容,内正其心” 。北宋理学家程颢曾言:“君子之学,必先明诸心,知所养,然后力行以求至。” 这 “明心养性” 的智慧,恰似竹的品格 —— 生来节直,不弯腰曲意;生来心空,不费尽心机。竹之心空,非荒芜虚空,而是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的满盈,是 “未曾出土先有节,纵使凌云仍虚心” 的境界。它是箫笛的前世,魂魄随天籁游走天地,带着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的悠然散淡;它敢于抗争,与压顶积雪较劲,向侵占领地的荒草、威胁生存的毒蛇示威,用 “任尔东西南北风” 的韧性,诠释 “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的使命。
竹的精神,照见历史里的君子身影。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以淡泊归园田,修养是远离尘嚣的自在;郑板桥赞竹 “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 ,以竹自况,修养是刚直不阿的骨血;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以热血赴国难,修养是舍生取义的气节;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以竹寄情,修养是超然物外的洒脱;释道济公 “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 ,以疯癫掩澄明,修养是通透纯净的本真。他们如竹,在不同境遇里守着内心的 “节” 与 “空” ,把修养活成了生命底色。
在当下,修养也藏在身边坚守本真的人身上。木心说:“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他们选择在物欲横流中做 “物质清瘦,心灵丰足” 的人 —— 明白 “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轻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 ,果断选择后者,用心灵的富足对抗世俗的喧嚣。这是对修养最朴素的践行:不为外物役使,守住内心的宁静与尊严。
修养从不止于外观,而是内外兼和的生长。它是 “出淤泥而不染” 的荷,是 “春风动春心,流目瞩山林” 中散发淡香的兰,是竹的刚直与空明。北宋文学家苏辙讲:“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修养亦是如此 —— 重在内 “养” ,而非外 “饰” 。当一个人专注于丰盈内心,以学识、德行、格局滋养灵魂,外表自然会沉淀出 “君子不器” 的气质,清新淡泊,自带光芒。
修养,是一个人品质的总和。苏轼学禅时,曾因嘲讽同修坐像 “如粪土” 暴露傲慢,后经自省蜕变,终成文学与人格的双重典范。这告诉我们: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完美,而是在自省中修正、在磨砺中成长的过程。正如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所言:“修养之于心地,其重要犹如食物之于身体。” 宽容、厚道、平和 …… 这些修养的外化,会让人周身散发 “气质非凡、纯洁无瑕” 的磁场,恰似 “晴空一鹤排云上” 的清朗,又如 “清泉石上流” 的澄澈。
古代文人以修养为笔,书写历史篇章,传递的不仅是文化,更是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做人根本。他们用文字告诉我们:修养是 “修身以敬,修身以安人,修身以安百姓” 的担当,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共情,是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的胸怀。这些跨越千年的智慧,凝聚成修养的内核 —— 对自我的约束,对他人的善意,对世界的担当。
“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 修养,提升心灵的厚度,也让外表拥有灵魂的光芒。它不是一件华美的袍,而是袍下那个 “诚意正心、表里如一” 的自己 —— 当我们以竹的节直、心空去修行,以历史君子为镜去省悟,修养便会成为生命最珍贵的底色,让我们在岁月里活成 “不忧不惧,不骄不躁” 的模样,既惊艳了时光,又温暖了人间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马车教育 ( 泉州玖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闽ICP备18025069号-3

GMT+8, 2025-8-4 17:55 , Processed in 0.06165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