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车教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吴伟平书法
查看: 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理性审视“中高考作文押题(吴老师)

[复制链接]

3416

主题

3714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236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4 15:21:2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定要有备而来,但不要押题!

破除迷思,回归备考本质

“中高考作文必押中”的宣传口号,本质上是利用考生与家长的备考焦虑制造的营销噱头,其“必中”承诺既无科学支撑,也与中高考命题规律严重相悖。中高考作文作为选拔性考试的核心题型,命题始终紧扣时代脉搏、社会热点与青少年成长语境,强调对学生思辨能力、情感体验与语言表达的综合考查,每年的命题方向都在寻求创新与突破,不存在可被精准预判的“固定轨迹”。所谓“多主题弹性作文”,看似能覆盖各类题目,实则是用套路化的框架束缚学生思维,让作文沦为缺乏真情实感与个性表达的“模板化产物”,即便侥幸贴合题意,也难以达到高分作文所需的深度与温度。
从备考逻辑来看,过度依赖“押题”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中高考作文的高分密码,从来不是“赌对题目”,而是学生长期积累形成的核心素养:一是素材积累的“厚度”,需要建立涵盖古今中外、贯穿个人与社会的素材体系,而非死记硬背“万能案例”;二是思维能力的“深度”,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形成清晰的逻辑链条与独特的观点;三是语言表达的“鲜活度”,能够用精准、生动的文字传递思想情感,而非套用僵化的句式与结构。这些能力的提升,依赖于系统的阅读积累、持续的写作练习与针对性的修改反馈,无法通过短期“押题”速成。
更值得警惕的是,“押题依赖”会消解学生的备考信心。当考生将希望寄托于“必中押题”,一旦考场题目与预期不符,极易陷入慌乱与自我怀疑,反而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真正的备考信心,源于对自身能力的清醒认知与扎实积累,而非对外部“押题”的盲目信任——只有在日常训练中打磨出过硬的写作功底,才能在面对任何题目时都做到从容应对、灵活发挥。
备考中高考作文,唯有摒弃“走捷径”的心态,回归写作本质,通过阅读拓宽视野、通过思考深化认知、通过练习提升技巧,才能在考场上写出兼具思想性与感染力的佳作,这才是应对中高考作文最可靠、最有效的路径。


微信图片_20251006092822_276_6.jpg (195.76 KB, 下载次数: 1)

微信图片_20251006092822_276_6.jpg

微信图片_20251006092819_274_6.jpg (222.89 KB, 下载次数: 2)

微信图片_20251006092819_274_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马车教育 ( 泉州玖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闽ICP备18025069号-3

GMT+8, 2025-11-2 23:10 , Processed in 0.05947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