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车教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吴伟平书法
查看: 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华师亮中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语文科试卷

[复制链接]

3406

主题

3702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23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华师亮中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第一次适应性训练
语文科试卷
(卷面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出题人:郑思莹      审题人:郭伟霖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根据语境,补写下列句子中空白的部分10分
跟着古诗词去旅行,跟着曹操东临碣石,欣赏“①____________,山岛竦峙;树木丛生,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洪波涌起”的宏伟气象;跟着李白游历春之江南,共同领略“④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柳絮飘零的暮春之景;跟着马致远漂泊异乡,感慨⑥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的旅途风光
跟着现代散文,领略朱自清笔下生机勃勃的春景,看“小草⑦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绿绿的”;看春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⑨_______________”;闻春风带来泥土的气息,听“牛背上牧童的短笛,⑩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9分)
ㅤㅤ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生生不息春天万物萌发,青山朗润,轻风流水在天地间,_______niàng)成一首轻灵的诗,牧童的笛声应和着鸟儿(  )的清脆歌声,一起传递着春的讯息热烈而又粗_______guǎng)的夏雨一来,又是另一番风情了:禾苗野草繁茂成一地青绿,蝉与蛙也叫得一声比一声更响亮:秋霜是出色的染匠,当她来的时候,树叶只是微微转黄,这时节的山峦看上去像是洋溢着丰收气息的麦田,随着秋意加深,浅黄的树叶变得金黄或浅红,走进森林,你将会享受到更为丰富的一场色彩盛宴冬雪,大地(  ),(  )远处,一片茫茫,高低起伏的房屋都披上了新装,新一轮眷暖花开的希望,就_______zhù)蓄于冰雪之下。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用正楷字书写)(3分)
① ______   ② ______   ③ ______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称兄道弟   安静 观望            B. 称兄道弟    静谧   眺望
C. 呼朋引伴   安静 观望            D. 呼朋引伴   静谧   眺望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你将会享受到更为丰富色彩的一场盛宴
B. 你将会享受到一场色彩更为丰富的盛宴
C. 你将会享受到一场更为丰富的色彩盛宴
D. 你将会享受到一场更为丰富的盛宴色彩
3.名著阅读(6分)
《朝花夕拾》记录了鲁迅青年时代两次重大的人生抉择,分别是怎样的决定?做出那两次抉择的原因是什么?(6分)
二、阅读65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词,回答4-5题。(7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客路”“行舟”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把人带到一种大江直流、波平浪静、天宽地阔的境界。
B.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
C. “乡愁”,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这是全诗的主题。在“乡愁”这一主题的统领下,整首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D.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现了离家已久的诗人要学归雁回到家乡洛阳。
5.本诗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耐人寻味,请你谈谈它好在哪里?(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6-9题。(16分)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
【乙】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谢道韫)及遭孙恩之难,举厝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方命婢肩舆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选自《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传》)
【注】①孙恩:东晋五斗米道道士,后聚众起义。②举厝:同“举措”,指言行举动。③贼:对人民有危害的人,此处指孙恩。④肩舆:抬着轿子。
6.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5分)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只填文字)
俄而雪骤
关联教材法:结合课内所学。
1)骤:
公欣然曰
2)欣然:
撒盐空中差可拟
3)拟:
乱兵稍至
课内迁移: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4)至:
及遭孙恩之难
查阅词典法:①赶上,追上;②等到;③趁着;④比得上;⑤和,与。
5)及:
7.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B. 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C.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2分)
2)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2分)
9.古人评价谢道韫为“女中名士”,请分别结合【甲】【乙】选文内容,说说谢道韫“女中名士”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2题。(12分)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题目不仅点出时节,而且意味着作者对母爱和生命沉淀之后的思考和感悟。
B. 第二段中的“一直”表达作者只顾自己的悲苦,没注意到母亲病情的悔恨之情。
C. 全文感情基调深沉而忧伤,第四段语气陡然低沉,要读得特别缓慢、沉重。
D. 本文通过对母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现了她的慈爱、包容、细心、隐忍。
11.第①段划横线的句子在记叙顺序上属于哪种方式?试分析本句话的作用。(5分)
12.文中两次出现母亲“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有什么深意?(4分)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6题。(18分)
儿女总是父母的作品
王安忆
①天下的母亲都爱操心,我妈妈是天下母亲中最爱操心的母亲。在她眼里,我们儿女全是还没孵出蛋壳的鸡,她必须永远孵着我们。
②妈妈时常辅导我们功课,尤其是算术。她不希望我们去搞文科,而要我们搞理工科。她明白理工科的基础,在小学里便是算术了。有一次,临近大考,她辅导我“换算”。她一定要问我:“一丈等于多少米。”我说:“老师只要我们知道一米等于多少市尺就行了。”可是,妈妈说,“万一有一道题目是一丈等于多少米,你怎么办呢?”她的逻辑是对的,我想不出任何道理来反驳,于是便只能跳脚了。
③其实,她辅导我语文恐怕更合适一些,可她并不辅导,只管制我读书。第一次看《红楼梦》是在我小学四年级,妈妈把那些不适于我读的地方全部用胶布贴了起来,反弄得我好奇得难熬,千方百计想要知道那胶布后面写的是什么。
④后来,我和姐姐先后去插队,终于离开了家。可我们却像风筝,飞得再高,线还牢牢地牵在妈妈手里,她时刻注意我们的动向。后来,我到了一个地区级文工团拉大提琴,妈妈凡是路过那里,总要下车住几天。有一次,我告诉她,我们去了一个水利工地演出,那里有一座大理山,有许多大理石等等。妈妈便说;“这是个散文的意念,你可以写一个散文。”这时候,我已年过二十,大局已定,身无所长,半路出家的大提琴终不成器。在我们身上寄托的理工之梦早已破灭。又见我一人在外,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反倒生出许多无事烦恼,便这么劝我了。之后,闲来无事,写成了一篇散文,不料想这成了我第一篇印成铅字的作品,给了我一个当作家的妄想。
⑤于是,我便开始舞文弄墨,每一篇东西必须妈妈过目,然后根据她的意见修正,才能寄往各编辑部,再次聆听编辑的意见,再次修正。她比编辑严格得多,意见提得极其具体、细微。我常有不同意之处,可是总不如她合乎逻辑,讲不清楚,于是又只好跳脚了。
⑥然后,我去了北京讲习所,风筝的线仍然牵在妈妈手里,每一篇东西总是先寄给她看。不过,与先前不同的是,妈妈同意让我听了编辑部的意见以后,再考虑她的意见。这时,我如同闸门打开,写得飞快,一篇连一篇,她实在有些应接不暇了。终于有一天,她紧接一封谈意见的信后又来了一封信,表示撤销前封信,随我去了。风筝断了线,没头没脑地飞了起来,抑或能飞上天,抑或一头栽了下来,不过,风筝自己也无须有什么怨言了。这后一封信是在我爸爸的劝说下写的,爸爸劝妈妈不要管我,随我自己写去。这是爸爸对我们一贯的政策,他对我们所有的担心只有一点,就是过马路。出门必须说一句:“过马路小心!”其他都不管了。似乎普天下只有过马路这一危机,只要安全地穿过马路,人平安无事地在,做什么都行,什么希望都有。倒也简练得可以。
⑦长大以后,说话行事,人家夸,总夸:“你爸爸妈妈教养得好。”有所不满,总说:“给你爸爸妈妈宠坏了。”似乎,对于我们,自己是一点功绩也没有的。或许也对。
⑧小时候,我喜欢画画,画的画也颇说得过去,老师总说:“和你姐姐一点不像。”可无奈大人要我学外语,请来教师,一周三次上英语课。我只能敷衍应付。到了末了,连敷衍也敷衍不下去了,只得停了课。如今,我每周两次,心甘情愿地挤半小时汽车,前往文化宫学习英语,苦不堪言地与衰退的记忆力作着搏斗,不由想,假如当年,父母对我拳棒相加,也许这会儿早能看懂原版著作了。再一想,假如当年,大人听顺我的志趣,或许现在也能画几笔了。倒是这样似管非管,似不管非不管,弄出了个做小说的梦。想来想去,儿女总是父母的作品。他们管也罢,不管也罢,都是他们的作品。风筝或许是永远挣不断线的。
13.默读课文后,小容利用了表格梳理选文内容。(4分)
妈妈对我的“管”与“不管”
我的感受
1)
无奈、着急
管制我读《红楼梦》
2)
3)
出乎意料
给我提意见,让我据此修正
4)
给我写信,表示随我去了
怅然若失
14.看看同学们收集的佳句,根据括号提示进行赏析。(6分)
(1)在她眼里,我们儿女全是还没孵出蛋壳的鸡,她必须永远孵着我们。(从修辞角度)
2)然后,我去了北京讲习所,风筝的线仍然牵在妈妈手里,每一篇东西总是先寄给她看。(从加点字角度)
15.小文在读书笔记中写道:把这篇文章的标题换成《风筝》更好。小语则认为原标题更好。你赞同谁的看法?请发表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4分)
16.归类整理文学作品中的“母亲”形象,同学们对比了所学课文《荷叶·母亲》,请结合下面链接材料,分析两者塑造的母亲形象有什么异同点。(4分)
【链接材料】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冰心《荷叶·母亲》
(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12分)
材料一:
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复杂而多元的象征意义。一方面,蛇被视为智慧与灵性的化身。在十二生肖中,蛇被称为“小龙”,与龙的形象紧密相连。蛇年文化活动中,人们常通过舞蛇灯、剪纸蛇等艺术形式表达对蛇的敬畏与崇拜。另一方面,蛇也代表神秘与危险。
蛇在中国神话中占据重要地位。女娲的形象常与蛇相联系,象征着创造与生命力。而在《白蛇传》中,白蛇白素贞被塑造成一个善良深情的形象,展现了蛇“人性化”的一面,打破了人们对蛇的恐惧与偏见。
在文学作品中,蛇往往代表智慧与谋略。《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比作“卧龙”,而“蛇”则被视为龙的“低调版”,同样象征深藏不露的智慧。此外,《聊斋志异》中的“青蛇”形象亦展现了蛇的灵性,它既能助人,亦可为祸,折射出人性的复杂。
材料二:
相较于龙、虎等生肖,蛇年文创产品的市场关注度明显偏低。市场调研显示,超过 60%的消费者更倾向购买寓意明确的生肖产品,而蛇年文创因文化认知模糊,难以激发购买欲。反观龙、虎等生肖,其威武吉祥的象征更易引发大众的情感共鸣。
另一方面,蛇年文创产品的设计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多数产品仅采用盘蛇造型或卡通蛇图案这类传统元素,既缺乏符合当代审美的新颖设计,又未能充分考虑产品的实用功能。例如, 2025年某电商平台销售的蛇年主题文创中,80%为装饰摆件或红包套装,创新品类占比不足5%。相比之下,龙年的“可变形”金属书签等产品,因兼具趣味性与实用性而广受欢迎。
材料三:
2025年春节前夕,故宫博物院文创团队推出“灵蛇献瑞”生肖限定系列,特别选取了商周时期象征祥瑞的蟠蛇纹样,通过鎏金珐琅工艺赋予传统纹样当代质感,打造了文具、首饰、家居摆件等30余款产品。据故宫官方数据,该系列首日线上线下销量突破1.2万件。
此次文创的热销反映出公众对生肖文化认知的深化,有助于打破蛇“阴冷神秘”的刻板印象。市场反馈显示,该系列 60%的消费者为25—35岁的年轻群体,这一现象表明传统生肖文化正在获得新生代的青睐。
与故宫文创相呼应的是,一些蛇年主题产品同样凭借古今融合的设计理念赢得消费者认可。设计者们巧妙结合蛇“蜕变更生”的积极寓意,推出了一系列兼具文化内涵与现代审美的创意产品。
1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学作品中的蛇都是正面的形象,人们通过舞蛇灯等艺术形式表达对蛇的敬畏与崇拜。
B.蛇在十二生肖中被称为“小龙”,相比龙、虎等生肖,蛇年文创产品的市场关注度偏低。
C.龙、虎等生肖更易引发大众的情感共鸣,而蛇年文创因文化认知模糊,难以激发购买欲。
D.多数蛇年文创在设计上采用传统元素,存在同质化现象,未充分考虑产品的实用功能。
1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蛇传》中塑造的白素贞形象,善良深情,打破了人们对蛇的恐惧与偏见。
B.故宫“灵蛇献瑞”生肖限定系列的热销,有助于打破蛇“阴冷神秘”的刻板印象。
C.故宫蛇年文创受到年轻人的欢迎,此现象表明传统生肖文化正获得新生代的青睐。
D.文创设计者们凭借古今融合的设计理念,巧妙结合蛇的象征意义,推出创意产品。
19.2026年是马年,某团队想做马年主题的文创产品,请根据以上材料给该团队提出三条建议。(6分)
三、作文(60分)
在成长的旅程中,我们总有很多初遇的机会。初遇某个人,发生心灵的碰撞;初遇某件事,感悟情感的真谛;初遇某本书,陶冶自我的心智……无论是怎样的初遇情形,都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
请以“初遇”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除诗歌外,体裁不限(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4)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马车教育 ( 泉州玖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闽ICP备18025069号-3

GMT+8, 2025-10-30 21:33 , Processed in 0.05562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