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改变就意味着颠覆
因为肤浅,所以浮躁;因为傲慢,所以偏见;因为人性本身的弱点,所以导致思想上的窒息;因为……太多的因为,太多的所以,把我们束缚得太深了!三年前我习惯于说“是”,但三年之后的今天我可以非常自信地说“不是”。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信仰,——坚守对自己的承诺!三年前,我过于迷信,总希望“求同存异”,结果“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终因迷信而丧失了方向。为了避免陷入困境,我决定试着说“不”。原以为很难,可一出口却心胸豁然。于是,我知道说“不”不仅仅是对别人的挑战,更是对自己的挑战。直到现在,我依然坚持这么做。 我的大脑开始变得发达了,变得敏捷和敏锐了。当别人对我说“不”时,我便发起了全面的进攻。我的目的并在于炫耀,而在于希望别人也像我一样具有自己的思想或者叫信仰的东西。即使,大家都错了,又何妨?敢于辩,至少说明你还是有底气的。我们怎么可以连它都可以放掉呢!人生的意义有时只在于拥有自己的信仰!改变、颠覆、革命只不过是语气上的差别,但它们给我们的人生带来的却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如果要我选择,我更喜欢说“颠覆”。颠覆,颠覆,我们的思想就得救了!在万马齐喑的今日,我们更需要一种霸道式的语言来征服自己,让自己从根本上认识到超越自我的价值与必要! 我们需要的改变,不是搔痒,而是一场征服。想想看,近几年的课改顶多是一场隔靴搔痒的游戏,它最后不是有疾而终吗?虽然我们没有宣布失败,——其实作为一种游戏(美其名曰叫试验),它的失败是无需宣布的。搔痒,游戏,失败,一笑了之,对我而言,是难以接受的。为避免重蹈覆辙的危险,我一直在探索一条更合理更贴近生活更带有摧枯拉朽的思想之路。对,思想,唯有此,才具有征服性,才具有永恒性。 我一直在比较和思考我们这三十年教育的发展轨道,猛然发现:我们的教育在整体水平上既没有进步也没有退后,但之于时代的需求我们不能不说是落伍了;教育的全面繁荣取决于教师的整体素养。 以传授(灌输)知识为主要教学手段的老师有事干;注重以生为本的老师也有事干。大家都在忙,但努力的方向不同,结果也就不一样。前者一旦没有脱胎换骨,就易成为名符其实的教书匠;后者一旦没有上升为艺术,则易流于形式上的花花绿绿,——艺术的把握需要一种功夫,它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社会的思想形态总会在各个领域折射出来,并出现惊人的相似性。比如书法,亦步亦趋地追随古人最终只能成为书匠,而敢于创新在形式上有所突破,结果却成为“流行书风”的盲目崇拜者。书法如此,教育如此,文学亦如此……社会的尴尬便由此而生,死干者一无所获,巧于形式者过于肤浅。但庆幸的是我们还有一些大智若愚的思想者。他们是社会进步的真正缔造者。我敬佩他们,并努力向他们靠近,在靠近的过程中我也将伟大,伟大的还有我的思想。思想的表现形式便是智慧。纵观今日之教育,要适应时代,应提倡智性教育。形式教育、知识教育、艺术教育、智性教育,这四种教育呈金字塔形影响着每一代人,并最终影响着社会。以什么教育为主的社会就会有什么的社会风气。当前以形式教育和知识教育为主,难免世风日下。因此,前两者的教育应摒弃,后两者应大力推广——提倡是没用的,只有推广才叫落实到位.没有什么比颠覆更让我痴迷,没有什么比颠覆更让我震撼和惊喜的!它的彻底性和高度总是令我心悦诚服!颠覆不是毁灭,它意味着重生!颠覆的主要手段是启智。启智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拥有更实在的内容和意义,它们是形而上的东西,它们将在学生的心田上生根发芽,乃至开花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