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车教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吴伟平书法
查看: 26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扶日说西方的“中国风”

[复制链接]

2864

主题

3109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33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8-14 00:52: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扶日说西方的“中国风” | 西方人对花木兰的“误解”,几百年前就有过……
8月10日,迪士尼电影《花木兰》,确认将被引至中国内地。此举说明了,被疫情耽搁多时的电影市场,正在渐次恢复中。


这部糅合了西方人意识形态的、表现中国经典主题的电影,其宣传片及海报,早已引发了轮轮争议。
众多中国网友,针对片中刘亦菲女士饰演的花木兰的妆容、服饰,还有电影的价值观等内容,纷纷表示不解。因为,那些经由迪士尼演绎过的内容,可以说,颠覆了很多,中国人心中经久不衰的花木兰故事情节,以及与其相关的历史大背景。
我认为,这部西方人视野下的花木兰,是迪士尼将这一文化符号,经过再创造后进行的文化输出,其中,融汇有很多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奇特“误解”。


而类似的“误解”,早在几世纪前就有过。这与艺术史中的“中国风(Chinoiserie)”有关系,它是盛行于欧洲17至18世纪的风尚。


法国的"太阳王"路易十四,是欧洲君王中,痴迷此风尚的典型,他常会身着中式服饰,出没在凡尔赛宫中;还命人用青、白二色的瓷砖,把特列亚侬宫"装扮"为、满溢着中国瓷器细节的“瓷宫”;为庆祝某个新年,他还曾在一次宴会中,置身于中国式大轿里,盛装亮相。此举不仅获得全场赞誉,更是引发了,法国乃至欧洲多国的上层人士,对中国元素的追捧热潮。
特列亚侬瓷宫复原图

这股狂潮中,融合了许多西方人对于神秘东方的期许,当时出现在贵族生活中的物件,如瓷器、家具、服饰等,大都被精心打造成他们想象中的东方式样。源于心理与地理上的距离感,在艺术创意过程中,催生出不少有趣"误解",主要表现在,对于中国、日本等国度元素的臆造性混合,及对汉字、亭台楼阁等细节的移花接木式改造等。

17世纪巴黎的“中国风”漆橱柜

为何那些贵族会如此热爱遥远的东方风格?这定然同13世纪时,马可·波罗对东方古国的悉心描摹(如黄金遍地、文化鼎盛这类的说法),关系紧密。
马可·波罗

法国是引领此种时尚的先驱国,前面已说过,路易十四的种种“壮举”。而盛行于路易十五时期的“洛可可”艺术,更是受到“中国风”强烈影响的风格。蓬帕杜夫人,是女性贵族中,迷恋东方风尚的代表,路易十五曾为她修建了香姆城堡,其中,就充溢着融合着西方意识的中国式样。

蓬帕杜夫人像

活跃在当时的画家弗朗索瓦·布歇,从未踏足中国,但却将对其的臆想,发展到了一定高度。他的部分画作中,有种奇特的东西方细节的并置状态,它们还能形成一套视觉逻辑。1742年,他创作出"集大成"之作——《中国捕鱼风光》《中国舞蹈》《中国皇帝上朝》《中国花园》。

《中国花园》

作品中的细节,无一不透射出魔幻意味,人物的容貌依然是高鼻深目,但他们的衣着,与他们身处的、像是舞台布景般的环境,却充溢着多种被“曲解”过的“错误”痕迹……

《中国捕鱼风光》

大多数中国人,想必一眼便可看出,作品中的“荒诞”处。但当时的贵族们,似乎是甘愿沉浸于那些梦境中,迷醉在被"任性杜撰"过的“乌托邦”中,不愿醒来……而且,他们会为这些梦境,狂热买单。

《中国舞蹈》以上三张,作者:弗朗索瓦·布歇

这些匪夷所思的“再创造”,深深植入到欧洲贵族的脑海中,并牵引着他们的意识,去跨越千山万水,最终在神秘的中国大地上神游。

1760年的大象花瓶,有查尔斯·尼古拉斯·多丁绘的中国场景

不论是几世纪前的欧洲“中国风”,还是最近的迪士尼版花木兰电影,可以感觉到,西方人曾通过各种形式,去试图挖掘中国文化,不过,其间总会出现难避的隔阂。然而,西方人的好奇心、憧憬心,往往会忽略隔阂带来的阻障。而且,西方人对东方元素的独特审视,已然催生出了一系列独立的语言。

路易十五的皇后玛丽,定制的中国风画作

克里斯托夫·于埃,在尚蒂伊城堡中绘制的中国图案
路易十六的中国风瓷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马车教育 ( 泉州玖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闽ICP备18025069号-3

GMT+8, 2024-12-23 09:46 , Processed in 0.05121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