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车教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吴伟平书法
查看: 34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呼唤教育情怀 ( 廖伏树)

[复制链接]

2869

主题

3114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35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15 10:29: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祝贺该文被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选中并发布!
呼唤教育情怀
廖伏树

一年前,我在履新的第六天,陪康涛市长到南安市英都镇“青少年活动中心”调研。天气酷热,一行人大多汗流浃背,而我内心竟掠过一阵阵清新凉爽之风。细细想来,应是缘于切身感受到“百万大手牵小手”关爱活动的实效,感受到青少年“学园”之外的“乐园”、“自家”之外的“大家”带给我们的一个又一个的惊喜;缘于此情此景,使我回想起市委郑新聪书记与我履职谈话时“一定要做一个有情怀的教育人”的语重心长的勉励……
接了地气,却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几句形而上的话。“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教育是民族最伟大的生存法则和生活原则,又是社会播撒真善美、铲除假恶丑的最佳手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就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把每个人培养成充分的自由发展的人。以今天的视野审视之,这样的人,正直善良,宽容坦诚,人格健全,身心健康;这样的人,明了学习的意义和方向,善于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勇于独立思考,富有创造精神;这样的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社会自然人生样样关注,富有公民意识,具有引领力量。
泉州市各式各类学校学生达170万之众,大部队在农村,基础和根本在农村,“每个人”关乎“一切人”。“一个都不能少”!这应该成为我们的口号,成为我们奋斗的目标。如果我们今天的教育仅仅将目光聚焦在为数不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上,聚焦在中心市区和县城上,忽视了广袤的农村,忽视了日渐被挤压甚至边缘化的乡村学校,我们怎敢奢谈坚守教育道义,维护教育公平,捍卫教育良知?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将目光定在标准化知识的灌输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升学率上,忽视了基本素质、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创造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我们怎敢奢谈恪守岗位职守,推动教育改革,肩负历史担当?“大国民的尺度,往往立足于小时候的小事情。”德育应立足于早,习惯养成应关注细节,这是共识。西谚云“唱诗班的孩子不会变坏”,为什么?第一,从小培养纪律观念、守时意识、公约精神,你迟到我早退那怎么合唱?长大后自由而自律。第二,步调一致,团结协作。英雄主义和落后行为皆不吃香,一个人跑调就全完了。第三,内容纯粹,对神灵的歌颂,对美德的赞誉,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不知不觉在幼小的心灵潜滋暗长,牢固扎根,不易动摇。当我们徜徉在活动中心书画室、棋艺室、琴室、心理咨询室、绿色网吧室、村史室、民俗展示室、农家博物馆之中,耳闻久违了的孩子们活力、野性的叫喊,目睹孩子们因快乐游戏而双颊泛起红晕,因冲出“钢筋混凝土森林”重围而双眸发出亮光,我们的心被震撼、被感染,也由衷感佩关工委老同志和大学生志愿者的良苦用心。
反观时下,“独生子女、外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手机一族”构成中外古今独一无二的学生群体“四大景观”,教育面临的严峻性、复杂性自不待言。大环境对孩子多有纵容,家长对孩子多有溺爱,老师对孩子不敢严格管教,助长了孩子的任性之习、乖戾之气、自私之心、霸道之行。是时候了!连目不识丁的农村老太太都知道“学好三年,学坏三天”,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不见缝插针多一些优秀文化的熏陶,多一些传统美德的赓续,让我们的学生感知爱心的力量、真善美的魅力,感觉家乡有温度、学校多可爱,从小爱父母、爱老师、爱先贤、爱邻人,进而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
“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龚自珍心目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应达到的境界,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以今天的尺度衡量,忧心,不是忧心忡忡、杞人忧天,而是心怀忧患意识,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结在一起,同悲共欢。
愤心,不是愤世嫉俗,不是“愤青”,而是心不曾麻木,血不曾冷却,马路上见老人摔倒想都没想就上去扶,公交车上遇流氓挑衅想都没想就大声喝斥,所谓物不平则鸣是也。思虑心,不是象牙塔里玄之又玄的苦思冥想,而是拿出勇气,敢于质疑;不落窠臼,挑战权威;独立自主,创造性思考和工作。作为心,是服务人民、造福百姓的雄心壮志,是适应社会,推动事业向前发展的实际行动,也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同时在对象世界中体验自我生命、实现人生价值的奋斗动力。有廉耻心,不是虚荣,不是面子,是远离贪婪和自私的自觉,是为哪怕很小的不当言行而羞愧的习惯,是气质上的矜持,是骨子里的高洁。无渣滓心,是去浊气,去戾气,无邪气,无怪气,抱纯守真,光明磊落;是自己当好自己灵魂的清道夫,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里里外外透露着的思想的尊严和人格的魅力。
“教育是农业。”陶行知先生当年的真知灼见至今也远未过时。农业就是栽培,既是辛勤的活儿,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又是精致的活儿,是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拔苗助长不行,急功近利的“反季节”也不见得好。同理,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是慢的艺术。教育的目的是教化育人,不管是学做人,还是学知识、学技能,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完整的人,教育的方式也主要是启迪和帮助优秀人性的自然生成。
回归教育本质,于学生而言,就是让孩子成为教育的主体,学习的过程就是其心智和情感全面成长的过程,每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成绩本上一个简单的符号。于教师而言,就是把自身都从讲台上“满堂灌”解放出来,善于发现、引导、激发出学生中蕴藏的巨大潜能;就是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绝不仅仅是堆积知识;关注灵魂、完善人格、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更是分内之事;就是舌种笔耕,循循善诱,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于学校而言,就是创建学习共同体,在教学相长、教教相长、学学相长中,师生共同感受成长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享受青春和生命像庄稼一样在日月朗照、澍雨滋润、星光耀熠下生根、发芽、拔节、开花、结果。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了法国艺术家罗丹的那句著名的话:“这个世界对我们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又强烈地感到意犹未尽,忍不住想添上几行字,但愿不是狗尾续貂:不是缺少发现的眼光,而是缺少行动的胆量;不是缺少行动的胆量,而是缺少关爱的情怀;不是缺少关爱的情怀,而是缺少成功的智慧!



作者简介:廖伏树现为福建省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原福建省泉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泉州市教育局局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马车教育 ( 泉州玖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闽ICP备18025069号-3

GMT+8, 2025-1-3 19:33 , Processed in 0.05261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