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中华民族向来是有骨气的民族,历史长河里,无数英雄以铮铮铁骨,诠释着骨气的内涵。那么,怎样才算有骨气?又该如何培养骨气呢? 有骨气,首先要有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勇气与决心。“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抗日名将左权,牺牲时年仅37岁,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在战斗的危急关头,他毅然将生的希望留给战友,用生命践行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其铁血丹心,正是骨气的壮烈写照。 有骨气,也是为国争光、奋勇争先的担当。许昕,我国乒乓球界的优秀运动员,凭借那只“黄金左手”,在国际赛场上屡屡披荆斩棘,为中国斩获一枚又一枚金牌。他在赛场上的每一次拼搏、每一次夺冠,都是在以体育人的方式,向世界展现中国的力量与风采,这是新时代下,骨气在为国争光层面的生动体现。 有骨气,还是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我国的宇树科技,秉持创新理念,在机器人技术领域不断突破。他们用先进技术,为国家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开辟新征程,以创新之姿,彰显着民族在科技浪潮中勇立潮头的骨气。 知晓了骨气的模样,我们又该如何培养自己的骨气呢? 首先,要立下高远志向。周恩来总理年少时便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此后一生都为了这个目标不懈奋斗。我们当以先辈为榜样,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让志向成为骨气的基石。 其次,要做到坚持不懈、永不屈服。革命烈士江姐(江竹筠),在渣滓洞监狱遭受敌人残酷刑罚,却始终坚贞不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她用钢铁般的意志,诠释了不屈的骨气,也让我们明白,唯有在困境中坚守,方能铸就骨气。 再者,要能抵御诱惑,坚守本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无论外界有何种诱惑,都不能因之动摇,要如莲花般保持自身的洁净与坚定,不被收买,不丢气节。 骨气,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核,是流淌在我们血脉里不可磨灭的力量。我们每个人都应涵养骨气,让这股力量在新时代继续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