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车教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吴伟平书法
查看: 2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未来可期的人工智能

[复制链接]

2549

主题

2760

帖子

9129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12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5-6 23:35: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22年8月,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上,一位游戏设计师通过人工智能绘画工具生成的作品《太空歌剧院》,参加了数字艺术单元的竞赛,获得第一名,在网络引起热议。面对人工智能绘画创作能力日新月异的进展,有人感叹:“如果创造性工作也会被机器淘汰,人类还拥有什么?”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每个绘画创作者思索和直面的问题。
人工智能绘画工具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了。用人工智能进行绘画创作,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那个时期的人工智能绘画工具,还不能创作写实作品。这种情况随着人工智能绘画程序“亚伦”的出现而改变。“亚伦”不是在电脑上生成数字作品,而是通过控制机械臂去作画。经过不断迭代,到上世纪80年代,“亚伦”已经可以进行写实创作。近年来,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发展,推动了人工智能绘画程序创作水准的快速提升。它们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收集大量前人创作的作品,通过算法对其进行分类和识别,然后生成新图像。
这种需要人类进行数据投喂的智能程序,属于弱人工智能。在我们现在所处的弱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绘画程序,不论怎么精巧、强大,都没有自己的意识,只是从属于人类创作者的工具,这也是由艺术的本质决定。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是审美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特殊的精神生产,它通过感性的形象来反映世界、表达感情,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绘画创作是“有感而发”“感同身受”,是内心情感的升华或宣泄。绘画创作中的这种“意向性”,是人工智能程序所不具备的。人工智能绘画创作,离不开科学家和艺术家的选择性输入和训练,它没有自己的情感、意志,没有绘画创作者在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下,那种特有、复杂的生活体验和人生阅历。
即使有一天,人工智能真的发展到有自我意识了,传统绘画仍有其不可替代之处。人的艺术创作,是跟物质、跟真实世界的互动,画面从无到有的过程,是有触感、有味道、有人的精神参与的。只要人的肉身还存在,人类就会有对肉身感知、表达的持续渴望,其结果是,手工、手感、手绘会不断焕发生机,让传统作画方式回到艺术领域“收复失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马车教育 ( 泉州玖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闽ICP备18025069号-3

GMT+8, 2024-4-27 08:08 , Processed in 0.04797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