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车教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吴伟平书法
查看: 6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记叙文阅读

[复制链接]

2537

主题

2746

帖子

9085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08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28 20:04: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记叙文阅读

1、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好处):画龙点睛,可以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
2、写作方法及其作用:
先叙后议:可以突出中心,深化文章主题。
文章线索:围绕中心,用线索组织材料,可以让内容集中,主题突出。
欲扬先抑:为下文……作铺垫。
记叙顺序:
顺叙:按时间顺序记叙,思路清晰,条理分明。
(优点是层次清楚,容易反映情节发展的连贯性。)
倒叙: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对下文进行思考。
(能突出主题或重点,给读者留下悬念,从而吸引读者往下读,引人入胜。)
插叙:对文章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使之更加完整,生动充实。
(可以扩大题材,丰富内容,深化主题。)
对比:可以突出……,从而深化文章主题。
托物言志:借(物)抒发(自己……思想),具有一定的深度和艺术感染力。
3、文末抒情的作用:抒发……感情,在结构上可点题(与文章开头相呼应)。
4、引用古诗、俗语(话)、谚语、典故的作用:使文章更富有文学色彩,从而更加生动形象。
5、描写方法:
自然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让读者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的一些情况。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6、人称写法
第一人称:可以使故事情节更加真实可信,使故事情节更加简要。
第二人称:让读者读起来亲切,易受感染,使文章内容集中紧凑,结构分明。
第三人称: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叙述,使文章内容趋于完整,主题呈现多样化,可以展示多种人物的内心世界。
7、记叙文中的说明的作用:补充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使文章内容更加具体,对事物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8、语言的特点(风格)
清新明丽(优美):语言优美,使读者更加喜欢
自然朴素(质朴):能够真实流露出作者的真情实感
幽默活泼、犀利、深刻、气势磅礴、婉约缠绵
9、作品评价
语言:
内容:
手法:
10、诗歌:古诗、现代诗
A散文:写景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记叙散文
特点:形散神不散(形散神聚)
线索:
B小说
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中心思想
特点:虚构
C戏剧
特征:冲突,对话
文学常识
11、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它把所有的材料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可以使文章结构一目了然。
12、详略
详:多方渲染,以体现深度,突出主题。(精描细刻,详细叙述,可以多方渲染,使文章更具深度,主题突出)
略: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丰富,内容更加简练,主题更为突出。
13、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议论,记叙,说明
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可以把文章写得更加突出集中,更加多姿多彩
记叙:交代事实,写出人物事件的始末和大致过程。
描写:生动形象,使其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议论:发表观点,看法
抒情:直抒胸臆,表达强烈的感情,给读者强烈的感染和震撼。
14、过渡:是连接文章段落层次的桥梁和纽带,使文章浑然一体,层层深入,逐步强调和深化主题。
照应:能贯通文脉,使叙述自然顺畅,有条理。使文章跌宕起伏,意趣横生
15、品味语言及探究性阅读
16、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记、回忆录、童话的常识掌握(课本单元说明)
新闻:标题,导语,主体(不可缺少),背景,结语
及时性、准确性
通讯:人物通讯,事件通讯
真实性,生动性,相对新闻而言更具文学色彩
报告文学:文学色彩较浓,与通讯相近
童话、寓言:概括情节及所要表现的哲理、道理
戏剧:通过戏剧冲突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
冲突是戏剧的生命,其表现形式为对话(台词)
潜台词的作用:可以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进行反复揣摩,从而表现更深的感情或思想。
17、修辞知识:
比喻:具有描绘和说明的作用,可以把事物描绘得具体形象,生动感人(也可以把事物剖析得清晰明白,便于理解。)
拟人: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感染力,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和深切的感受。
夸张:渲染强调某个事物,给人以突出的印象。
反复:具有强调和突出的表达作用。
对偶:对偶字数整齐,上下对称,在书面上具有形式美、对称美,读起来音调和谐,具有声律美、音乐美。
排比:语气强烈,气势磅礴。
设问:提起下文,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可以使读者对后面的答案加深印象,有突出强调的作用。
反问:语气坚定有力,发人深思,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马车教育 ( 泉州玖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闽ICP备18025069号-3

GMT+8, 2024-4-26 12:39 , Processed in 0.05452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