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积累与运用(49分)   (一)单项选择题(36分,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颀长(qí)     干坼(chè)    妩媚(fǔ)      贻笑大方(yí)   B.汤汤(shāng)  凫水(fú)     吮吸(shǔn)    蓊蓊郁郁(wěng)    C.苇眉(wěi)   彳亍(chù)   河畔(pàn)  不落窠臼(cháo)      D.幽僻(pì)    菱角(léng)   参差(cēn)  姗姗而下(sh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攀援        寂寥     玉簪     响午 B.万籁俱寂    袅娜     僵绳     颤动 C.羽扇纶巾    奇岖     子衿     点缀 D.无精打采    颓圮     稠密     惦记 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形体容貌) B.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买的物品价钱低) C.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风韵) D.她身量苗条,体格风骚。(指体态俊俏美好) 4.下列句子中加括号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由于商场生意红火,前来推销的人员很多,每个人都说得(道貌岸然)。 B、在进入一个自己陌生的领域时,都要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把事情做细做好。 C、小李的文章如(天马行空),挥洒自如,博得大家的一致好评。 D、面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我们还有权利和资格说我不重要吗?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在心里真是由衷地感谢他。 B.有没有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 C.通过老师的指导,使我明白了这个道理。 D.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张家界的秋天是美丽的季节。 B.全校师生没有一个不否认,“阳光体育”使整个校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C.市教委来通知说,让刘主任11月25日前去报到。 D.一个人能否约束自己的言行,不但要靠严明的纪律,还要靠自身的品德修养。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换季清仓,门前的告示牌全是“大减价”“跳楼价”“挥泪大甩卖”……云云。 B.我应该同意他呢?还是反对他? C.“你不能到那间屋子里去画吗?”琼西冷冷地问道。 D.兄不到十岁,大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立抚养了。 8.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荷花淀》——赵树理——小说 B.《荷塘月色》——朱自清——散文  C.《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小说 D.《最后一片叶子》——欧·亨利——小说   9.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孙犁开创了“荷花淀派”,代表作有《芦花荡》、《白洋淀纪事》。 B.戴望舒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诗派”的代表诗人,因代表作品《雨巷》,被称为“雨巷诗人”。 C.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大家,其散文《春》、《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D.裴多菲是19世纪奥地利著名诗人,创作了大量的情诗和描写当代人民斗争的诗作。 10.下列各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选出全部对的一组(  ) ①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同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③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洗得雪白。 A、比喻、通感、夸张           B、拟人、比喻、通感 C、比喻、对偶、通感           D、拟人、排比、夸张 11.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拟人) B.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排比) C.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令人产生陶醉的内心体验呢?(设问) 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通感) 12、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 A、请问您老人家今年多大了? B、现将先生的大作付梓,以就正于读者。 C、老先生说得有道理,领教领教。 D、如此真心实意,这礼物我只好笑纳了。 (二)填空题(13分,每格1分) 1.                      ,层林尽染 ,             ,百舸争流 。           , 鱼翔浅底 ,                     。曾记否,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对酒当歌,           。何以解忧?          。山不厌高,          。           ,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3.春江潮水连海平,                    。不知江月待何人 ,                  。江水流春去欲尽,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二、阅读与欣赏(35分) (一)阅读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选段,回答1~4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②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____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________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________过一样;又像________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选段第①段小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荷塘月色         B.月下荷塘      C.塘上月色       D.荷塘四周  2.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这里的荷叶给人的感觉是(      ) A.翠绿欲滴         B.舒然展开     C.豪放飘逸      D.高高耸立   3.填入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泻 浮 洗  笼     B.照 飘  滤  托  C.流 升 洗  笼     D.泻 浮  浸  罩  4.对下列句子或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田田的叶子”“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这些语句用叠词法描绘景物,音韵和谐,突出月下荷塘景物的朦胧。 B.“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脉脉”原指用眼神或行动表情达意的样子,这里既写流水无声,又用拟人手法赋予人的情意。 C.“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用博喻的手法写出荷花的动人之处。 D.“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用比喻的手法,侧面描写荷风的轻柔。                                                                                                                            (二)阅读《林黛玉进贾府》选段,完成5--7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试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5.本选段描写人物主要采用的手法是(     ) A.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C.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6.选段中加点词“气派”的意思是(      ) A.指人的个性              B.指人做事的魄力 C.指人的态度仪表          D.指人的精神与面色 7.选段中最能表现王熙凤八面玲珑会说话的是哪句话?(      ) A.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B.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C.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           D.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三)阅读《最后一片叶子》选段(8--9每小题3分,10--11每题4分,共14分)   ①老贝尔曼是住在楼房底层的一个画家。他年纪六十开外,有一把像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上的胡子,从萨蒂尔似的脑袋上顺着小鬼般的身体卷垂下来。贝尔曼在艺术界是个失意的人。他耍了四十年的画笔,还是同艺术女神隔有相当距离,连她的长袍的边缘都没有摸到。他老是说要画一幅杰作,可是始终没有动手。      ②"什么话!"他嚷道"难道世界竟有这种傻子,因为可恶的藤叶掉落而想死?我活了一辈子也没有听到过这种怪事。不,我没有心思替你当那无聊的隐士模特儿。你怎么能让她脑袋里有这种傻念头呢?唉,可怜的小琼珊小姐。"       ......      ③"我有些话要告诉你,小东西。"她说,"贝尔曼在医院里去世了。他害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难过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了。后来,他们找到了一盛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的地方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和了绿色和黄色的颜料,……看看窗外,亲爱的,看看墙上最后的一片叶子。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8.对第①段有关贝尔曼外貌描写的作用,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寓贬于褒          B .褒贬各一  c .先抑后扬          D .先扬后抑  9.第②段表现了贝尔曼怎样的性格(  )  A .善良,富有同情心    B .失意,不满于现状    C .悲愤,随意发泄      D .冷漠,牢骚满腹 10.第③段"贝尔曼画常春藤叶"这一重要情节是借苏艾的嘴说出来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说说“最后一片叶子”被认为是老贝尔曼杰作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达与交流(16分)   (一)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16分,第1-4题每题3分,第5题4分)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优秀的书籍能给予我们知识、赋予我们智慧。为了激发同学们读书的兴趣,帮助同学们培养好的读书习惯,某职业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准备举办一次“好书伴随我成长”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1. 以下那本书不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 A.《红楼梦》B.《小王子》C.《三国演义》D.《水浒传》 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谁说的?(     ) A. 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邓小平 3.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18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拟写本次活动方案的活动方式(至少三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少同学不喜欢读书,在活动结束时,请你写几句劝勉的话,鼓励同学多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微写作(20分) 4.联系现实生活,以“最美的风景”为题目写一两段话。 要求:①有自然风景,有人物活动;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300字左右;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