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种骨气,恰如孟子所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它是流淌在华夏儿女血脉里的精神基因,支撑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挺直脊梁,傲然立于天地之间。 “富贵不能淫”,是面对诱惑时的清醒自持。孟子曾说:“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这是在警示我们,切不可为了物质利益而背弃原则与良知。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用行动诠释着这份清醒。朱自清先生在贫病交加的艰难时刻,毅然拒绝美国提供的“救济粮”。彼时的他,身体孱弱,家境困顿,那一口粮或许能缓解他的燃眉之急,可他深知,这背后是对民族尊严的损害。他以宁愿饿死的决绝,守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尊严与气节,让“富贵不能淫”的骨气在乱世中熠熠生辉。在当今社会,物质极大丰富,诱惑也无处不在,但仍有许多人秉持着这份骨气。科研工作者们,面对国外科研机构抛出的高薪厚禄,不为所动,一心扎根祖国科研一线,为国家科技发展添砖加瓦,他们同样在物欲与坚守的抉择中,彰显着“富贵不能淫”的定力。 “贫贱不能移”,是身处困境时的执着坚守。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但真正的骨气,往往在仓廪不实、衣食不足的困厄中更能凸显。诗圣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常年过着食不果腹、居无定所的生活。可即便如此,他心中始终装着天下寒士,在破陋的茅屋中,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深情呐喊。这份在贫贱中不改其志、不忘其忧的精神,正是骨气的生动写照。再看当代,无数出身贫寒的学子,在简陋的环境里刻苦求学,他们没有因贫困而自怨自艾,反而将困境化作动力,凭借自身努力改变命运,同时也心怀感恩,渴望用所学回报社会,这种在贫贱中坚守初心、奋发向上的姿态,亦是“贫贱不能移”的有力体现。 “威武不能屈”,是面对强权时的英勇无畏。“士可杀,不可辱”,古往今来,无数英雄豪杰用生命践行着这句箴言。南宋文天祥兵败被俘,元军以高官厚禄相诱,又以酷刑相逼,可他始终坚贞不屈,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最终慷慨就义,用生命捍卫了民族气节。近代以来,革命先烈们在敌人的酷刑与威逼面前,同样展现出“威武不能屈”的铮铮铁骨。方志敏在狱中遭受种种折磨,却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写下《可爱的中国》,字里行间满是对祖国的热爱与对信仰的忠诚;江姐面对敌人的竹签钉指,强忍剧痛,始终没有吐露半点党的机密,用顽强的意志诠释着共产党员的骨气。他们以热血和生命,让“威武不能屈”的精神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骨气,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更是一套清晰的行为准则。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更应将这份骨气作为座右铭。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名利所迷惑;在人生遭遇低谷时,坚守内心的信念,不向困境低头;在强权压力面前,挺直脊梁,敢于抗争。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成为顶天立地的中国人,让骨气这根精神脊梁,支撑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