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气,是孟子笔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是支撑人挺起脊梁的精神支柱,更是人生路上指引我们坚守自我、勇担民族复兴使命的航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骨气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勇向前。 骨气是富贵面前的坚守,不被名利裹挟,永葆为民族复兴奉献的初心。古有陶渊明,身处官场却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归隐,在“采菊东篱下”的田园生活中,守住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骨气,为后世文人树立了精神典范。今有许多科研工作者,面对国外优厚待遇和科研条件不为所动,选择回到祖国扎根一线。就像屠呦呦,在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中,国外的科研机构曾向她抛来橄榄枝,许以高薪和先进的科研设备,但她一心扑在祖国的医学事业上,不为名利所惑,历经无数次实验,最终成功提取青蒿素,为全球疟疾防治作出巨大贡献,用拒绝物质诱惑的骨气,为中国科技发展、为民族医药事业挺起脊梁,助力民族复兴的医药健康领域发展。 骨气是贫贱之中的不屈,不向命运低头,在困境中积蓄民族复兴的力量。“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困苦如大雪,有骨气者便如青松傲然。宋濂自幼家境贫寒,却为求学“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常“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求师,凭不服输的骨气终成一代大儒,其求学精神也为后世学子追求知识、提升自我以报效国家树立了榜样,为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筑牢根基。现实中,不少出身贫寒的学子,在简陋环境中刻苦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以骨气书写逆袭人生,他们将来也会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 骨气是威武之下的无畏,不向强权妥协,捍卫民族尊严与复兴希望。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面对威逼利诱与严刑拷打始终坚守气节,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道尽忠诚与骨气,其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瑰宝,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外敌或强权时,坚守民族大义。近代,面对列强侵略压迫,无数仁人志士不惧枪炮,用热血抗争捍卫民族尊严,正是这份不屈的骨气,让中华民族在困境中崛起,为民族复兴保留了火种。 在新中国建设时期,骨气更是在工业、科技等领域闪耀光芒,推动民族复兴迈出坚实步伐。王进喜,作为中国石油工人的代表,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石油工业落后、国外势力卡脖子的困境,他展现出“铁人”般的骨气。在大庆油田的开发中,条件极其艰苦,没有吊车,他就和工友们用肩膀扛、用手推,硬是把设备运到工地;钻井出现井喷,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最终制服井喷。他不向困难低头,不向国外技术垄断妥协,用自己的骨气和拼搏,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为国家工业化、为民族复兴的能源保障奠定基础。 新时代的我们,更要涵养骨气,勇担民族复兴的使命和责任。面对生活困难,用骨气去克服,在困境中磨练意志,为将来投身民族复兴事业锻造坚韧品格;面对不良风气,用骨气去抵制,坚守道德和法律底线,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为民族复兴凝聚正能量;面对竞争压力,用骨气去拼搏,在各自的岗位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以骨气为笔,蘸取奋斗的墨汁,在民族复兴的人生画卷上书写绚丽篇章,让骨气成为最闪耀的精神标识,支撑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走向更远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