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车教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吴伟平书法
查看: 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跨越古今的精神灯塔(张可欣)

[复制链接]

3279

主题

3563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85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的慨叹,道尽了中国人对生命价值的深刻认知——而支撑这份价值的,正是融入民族血脉的骨气。骨气绝非封建时代的故纸堆,它从古人“威武不能屈”的坚毅坚守中一路走来,又在当代人的实践行动里焕发新的璀璨光芒,成为照亮我们前行之路的精神灯塔。
回溯历史长河,古人以气节为骨,在岁月中竖起不朽丰碑。孟子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为骨气立下了流传千年的准则。南宋末年,文天祥兵败被俘,元军以高官厚禄相诱,他却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表明心志,用生命践行了对民族的忠诚,其骨气如璀璨星辰,永远闪耀在历史的天空。明代的于谦,在主持北京保卫战后,拒绝为子孙谋取私产,一句“清风两袖朝天去”,让清廉的骨气穿透了官场的重重浊雾,为后世树立了为官清正、坚守气节的典范。这些先辈们用自己的言行向世人证明:骨气是困境中永不弯折的脊梁,是诱惑面前始终不变的本心。
时光流转至当代,骨气早已化作普遍可感、可知的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凡的故事。“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在云南大山里创办免费女子高中时,面临着资金短缺、师资匮乏的巨大困境,曾被人质疑“异想天开”,甚至有人劝她“别折腾,找个安稳工作”。但她没有丝毫退缩,顶着压力四处奔走,把自己的工资、奖金,甚至连治病的钱都投入到学校建设中。十几年如一日,她坚守在讲台之上,帮助两千多名山区女孩走出了大山,改变了她们的命运。张桂梅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不向命运低头”的韧劲,展现出当代人在困境中坚守初心的骨气,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精神标杆。
在国家大义与个人利益的抉择面前,当代人的骨气更显露出铿锵有力的力量。华为公司在遭遇外部技术封锁时,没有选择妥协退让,而是坚定地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面对“断供”危机,华为海思团队多年前埋下的“备胎计划”迅速启动,无数科研人员日夜攻关,在极短时间内就突破了多项技术瓶颈,让“鸿蒙系统”“麒麟芯片”从幕后走向台前,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这种“不依赖别人,不向强权低头”的坚持,不仅是企业层面的骨气体现,更是中国人“自力更生”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与升华。还有那些驻守边疆的军人,在零下几十度的极寒天气里,他们用冻得发紫的手紧紧握住钢枪,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铮铮誓言,守护着国家的领土完整。他们的坚守,正是当代人对“威武不能屈”的生动诠释,彰显出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崇高骨气。
从古人的“匹夫不可夺志”,到今人的“坚守与担当”,骨气的内核始终未曾改变。它是我们面对困境时的底气来源,是追求理想时的强大动力,更是中华民族在时代浪潮中屹立不倒的坚实根基。只要我们始终铭记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生活中践行骨气,就一定能让骨气的光芒,在每个平凡的日子里都熠熠生辉,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行之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马车教育 ( 泉州玖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闽ICP备18025069号-3

GMT+8, 2025-9-18 06:59 , Processed in 0.05374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