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车教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吴伟平书法
查看: 5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惠安县2024年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复制链接]

3337

主题

3627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20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惠安县2024年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 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8分)
1)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①                 ,西北望,射天狼。”直抒胸臆,抒发了杀敌报国的豪迈气概。
2)王安石《登飞来峰》一诗,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表现技法相似,且皆具哲理性的句子是“②                             ,自缘身在最高层。
3)崔颢《黄鹤楼》的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用“③                        ”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极具绘画美。
4)李贺《雁门太守行》用“半卷红旗临易水,④                     ”两句描写了苦战的场面。
5)智慧源于细致观察与思考。比如,曹刿担心大国难测有伏,战前“下视其辙,⑤                            ”;邹忌被妻、妾、客和徐公夸赞“比徐公美”后,“窥镜而自视,
                            ”,便认真思考究因;宋濂则在借书求学的经历中思考感悟,“以中有足乐者,⑦                                 ”。
6)古人擅用典故入诗,以表达丰富情感。比如,“⑧                                   ”。
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9分)
鲁班锁,是榫卯相qiàn          的中国积木。
传说,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工匠鲁班a         ,用六根木条制作了一种益智玩具。六根看似简单的木块,轻而易举便可破坏,但合成锁时,通过凹凸niè          合,形成不可摧毁之力。
鲁班锁是“越玩越聪明”的益智玩具,也是有着“建筑血脉”的传统玩具。它b         于中国古代建筑中首创的榫卯③结构。什么是榫卯结构呢?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的部分叫榫,凹进的部分叫卯,榫和卯互相咬合起到连接的作用,不需要用到一根钉子,就能让物体牢牢地结合在一起。
现如今,鲁班锁的种类五花八门,其中最常见也最基础的要数六根和九根的鲁班锁了。挑选九根鲁班锁中的c         根,可以完成“六合榫”“七星结”“八达扣”等。这种奥妙无穷、形态各异、构思巧妙的玩具可以说是我国古典玩具益智中的瑰宝,设计它们需要有很好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同学们可以通过这些玩具学习到其中的数学奥秘。
1)下面①②③处标出的注音或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3分)
A. ①嵌 ②掠 ③cǔn miǎoB. ①芡 ②啮 ③sǔn luǎn
C. ①嵌 ②啮 ③sǔn mǎoD. ①芡 ②龀 ③shǔn mǎo
2)依次填入括号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______。(3分)
A. a匪夷所思 @b起原 @c若干B. a突发奇想 @b起源 @c若干
C. a惊世之举 @b起源 @c大约D. a匪夷所思 @b起初 @c不定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______。(3分)
A. 这种形态各异、构思巧妙、奥妙无穷的玩具还能说是我国古典益智玩具的瑰宝?
B. 这种构思巧妙、奥妙无穷、形态各异的玩具可以说是我国古典睿智玩具中的瑰宝。
C. 这种形态各异、构思巧妙、奥妙无穷的玩具可以说是我国古典玩具益智中的墨宝。
D. 这种形态各异、构思巧妙、奥妙无穷的玩具可以说是我国古典益智玩具中的瑰宝。
3. 名著阅读交流。(6分)
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请从《西游记》《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底两万里》中,结合某一个人物形象成长历程,或某一个记忆深刻的情节,与班上同学交流你“所学”获得的“充实”和领悟。(90字左右)
二、阅读(67分)
(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4-5题。(7分)
清平乐·题上卢桥
·辛弃疾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十里盘盘平世界,更著①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②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③,似曾小小兴亡。
【注】①更著:再加上。②陵谷:陵谷:指山陵变深谷,深谷化山陵。③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4. 根据提示,把上下片的大意填写完整。(4分)
上片着笔写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片即景遐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下面对上片写景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__。(3分)
A. 将清泉拟人化,以“清”字状其色,以“奔快”写流势之急,将泉水写得气势不凡。
B. 运用比喻描绘上卢桥一带回旋曲折、山水环绕的地势,展现了一幅清幽秀美山水画。
C. 写景虚实结合,动静交错,使得山水更显秀美生机,体现了词人对山水的清赏能力。
D. 写景寓情,不仅写泉水的声色形态和奔腾向前的姿态,还赋予它乐观、倔强的性格。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古人铸①鉴
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②人面。仍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③所以伤知音也。
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余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皆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①铸:制造,鉴:镜子。②纳:获得。③师旷:春秋著名乐师。
6.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
B. 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
C. 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
D. 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
7. 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8.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
2)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
9. 发挥想象,写出“得古鉴者”与《马说》“食马者”的心里话,并简析其行为的原因。(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
长城“守望者”
①清晨5时,村民林长友就起了床。简单漱洗过后,他骑上那辆破旧的小三轮,径直朝长城驶去。几十年来,日日如此,他的身体里像是安装了一个闹钟,到点就叫,一叫就醒。长城上有一段墙体正在维修加固,作为一名长城保护员,他得去施工现场看一看。
②几分钟后,小三轮就来到长城脚下,再往上得靠步行了。金山岭长城的台阶很陡,年近六旬的林长友一手按着腰,一手扶着墙,慢慢往上爬。他想起自己还是小伙子的时候,这段长城可以一口气爬到顶,站在高高的空心敌楼①上,任凭朔风吹拂,他心不慌,气不喘,放眼万里河山,只觉得心旷神怡。如今真是不行了,他的两个膝盖已经严重磨损,只能扶着砖墙慢慢走。
林长友走到施工现场的时候,朝阳刚好跃过东边的山梁,第一缕阳光洒在了城墙上,给金山岭长城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这个时候,工人们就要开始干活了。给工人们递去顺手的工具,就具体的技术问题聊上几句,林长友忙碌的一天,也悄悄开了张。
④这段长城,他太了解了,这样的施工场景,他太熟悉了。抚摸着斑驳的墙砖,一种粗糙而且清凉的感觉,瞬间从指间传来,让林长友的心情变得愉悦起来。清晨的凉风从北边的山间吹来,撩动他头上稀疏的白发,也撩动他绵绵的思绪。四十多年了,他踏遍了这段长城的每个角落,他的生命已经跟这段长城紧紧融合在了一起,就连做梦,也都梦见金山岭长城的青砖、马道、垛口,梦见自己在长城上行走的历历往事。
⑤林长友出生在花楼沟村,很小的时候,就跟村里的孩子一起上长城玩。那时候,金山岭长城还藏在深闺人未识,基本上处在荒废状态。墙垛是坍塌的,马道是废弃的,长城两边的树木,因为大炼钢铁时的砍伐,已经所剩无几,灌木与杂草倒是肆意生长,就连长城马道上也是芳草萋萋。林长友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爬到长城上采药材,黄芪、柴胡、白术,那时候,中草药在长城上随处可见。
⑥后来,林长友参军的父亲回到家乡,在村里当了生产队长。林长友发现,父亲跟孩子一样,也老是往长城上跑,有一天忍不住问父亲去干啥,才知道,原来那时候,乡亲们保护文物的意识还很淡薄,谁家要起房子、修猪圈,石料不够用,就会从长城上找几块儿砖带走。这段长城废弃很久的城墙崩塌得就更厉害了。当过兵的父亲有见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自发上长城去巡逻。
⑦林长友一天天长大,父亲走不开的时候,就叫他上长城去转一转,告诉他但凡见到有人从长城上搬砖,或者是干其他损坏长城的事,千方百计要阻止。父亲嘱咐他:“长城就在家门口,可不能这样拆没了,能保住多少算多少,也是咱尽力了。”
20世纪80年代,金山岭长城第一次大规模修缮,两千多米的残破墙体得到系统修复。当时,这种工作被称为“复原性维修”,也就是把坍塌了的城墙、毁坏了的马道等,修补恢复成以前的样子。在家门口修长城,让林长友长了见识,开了眼界,也是从那时候起,林长友开始接触修缮长城的活计。
⑨工人们看他年纪小,人又勤快,也乐于教他。就这样,一边干,一边学,慢慢摸到了门道。
⑩修缮长城,原生态的旧砖是最好的材料,可是数量远远不够,林长友就和工作人员一起,去老乡家里面收砖,把那些被捡走的、挖走的青砖再收回来。如今,站在金山岭长城上,手指着砖垛关,满头白发的林长友说,这里的砖头,很多就是他们当年一块一块收回来的。
⑪“别以为修长城就是个泥瓦匠的活,里面的讲究可多了。比如要随山就势,山形怎么走,墙就得怎么修,要用好山势的‘险’和‘陡’。金山岭长城的设计,有很多巧思,你看这墙上的垛口,对外都是一个扇形,这样在不降低保护作用的同时,增加了城墙上士兵的观察视野。再比如鼓缝、帽子砖这些,都是防水的设计,下雨天能让雨水顺着砖墙流走,不至于渗到墙里头去,这墙不就能用得久么?”
⑫林长友一边说着,一边将城墙上发黄的砖头一一指给我看。那些砖头,看上去已经很老了,颇有岁月的沧桑感。
⑬长城上的东西有讲究,林长友这一辈修缮者,很看重老技术。城墙上发黄的砖头,就经随色处理。修补用新砖直接上墙,颜色不协调,就把新砖粘上黄泥,在那黄泥里掺一些东西,干后再上墙,表皮慢慢就成了发黄的颜色,有了沧桑感。还有像纯白灰,每砌一块儿砖,砖下要铺一层纯白灰,砖与砖之间也用纯白灰勾缝。年头越久,越结实,日子长了,灰跟砖就长成一体了,掰都掰不掉。
⑭窥了门径之后,林长友对修缮长城兴趣陡增。他专门跑到北京学了三年古建知识。后来又参加了居庸关长城的修缮工作。
⑮进入新世纪后,长城保护的理念在不断进步。金山岭长城的修缮工作不再像20世纪80年代那样,把坍塌的城墙修补到原来的高度,而是采用“修旧如旧,抢险加固”的方法,尽可保持长城原始、沧桑的面貌。
⑯我随林长友在金山岭上行走,一起去看他修补过的长城。走在长城上,林长友就像在跟朋友聊天,他的目光抚摸着一路上的青砖与垛口,在每一片熟悉的城墙上逗留。他像是在跟我话又像是在自言自语:“哪儿的砖掉了,哪儿的墙松了,我都记得。这长城啊,大修不常有,小小补没断过。”一边走一边讲的林长友,突然看到地上有一个烟头,立马弯腰捡了起来,扔到米开外的垃圾桶里。
⑰这几年,林长友依然每天爬长城,有时候一天还要爬好几趟。守护好金山岭长城,这是亲林占山传给他的“无言之教”,他想一直干下去。真有一天干不动了,爬不了长城了,就传自己的儿子。有一回,林长友把这个想法跟儿子说了,原以为年轻人想法多,肯定不愿意一辈待在长城脚下,没想到学建筑的儿子欣然应允。看来,在他儿子的心中,也有一个守护长城的梦
[敌楼,城墙上御敌的城楼,也叫谯楼,供各段城守部队进行指挥瞭望传令,放置器械物资等。
20240322日《河北日报》,作者:张健。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3分)
A. 第②段写林长友上长城台阶,把他年近六旬与小伙子时的状态作对比,令人感动其付出。
B. 第④段写林长友梦境所见场面,极尽夸张,表达他跟金山岭长城紧紧融合的深刻感情。
C. 第⑯段写林长友聊天“就像……像是……又像……”的情景,说明他已将长城融进生命。
D. 林长友是长城保护员、守望者、修缮者;是父亲的接力员,儿子的引领人,文化的传承者
11. 在护城方面,林长友父亲有哪两个突出表现?请简要回答。(4分)
12. 第⑭段交代林长友特意去学古建知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3. 结合划线句子品析,其表达是如何达到人景合一的?请简要回答。(4分)
14. “守护长城的梦”包含哪三层意思?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回答。(6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 15-17 题。(13 分)
把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
①在村村寨寨、历史街区感受烟火气,踏青石板巷子抚摸历史的痕迹,迈步运河沿岸,徒长城脚下……近年来,人们出行旅游更加注重文化体验,乐于寻找那些独特、本真的人文味道“到乡村去”也就流行了起来。近来,一份面向大学生群体的问卷调查显示,多数受访者在选旅行目的地时,看重旅游目的地的历史人文,如历史积淀、传统文化、风土人情等,认为“文旅不仅在‘旅’,更在‘文’”。
②乡土中国,文脉悠长。我国的多数乡村历史人文底蕴厚重、延绵赓续,在古树名木、亭楼阁、牌坊古堰等之外,以民俗活动、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等为代表的不少非遗仍活态传承,往往给人带来真实而亲切的文化体验。以人文赋能旅游,便可切中游客的向往。
③现如今,许多乡村建设了博物馆、非遗馆,可沉浸式参观、研学,有趣味也有文化;许多非遗传承人做文创、搞活动,作品精美、潮范十足,“圈粉”无数;不少农家餐馆里,可听民歌、品美食,置身其中,有滋有味……多彩的乡土文化,可听、可看、可品味,还可上手、可体验、可购买,为游客编织起全方位的美好感受。
④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我们期望回归的故乡和抵达的“远方”。而要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须有所为、有所不为。
⑤乡土文化是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文化生态,这样的文化生态是漫长岁月的积淀,是无数人苦心孤诣地传承。因此,把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就要统筹保护:既要保护传统村落的风貌和格局,也要保护优秀的传统民风民俗,让乡土文化传承发展有丰厚土壤,让村民树立对乡土文化的信心,让乡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曾遇到自小曲不离口的传承人,一度在多元审美的冲击下,丢下“土技艺”外出打工,随着村子加大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传承人也回乡重操旧业,逐渐唱出了信心,迎来了幸福生活。乡村之所以为乡村,不能少了传统文化的根,乡村建设一定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
⑥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比如,晒红衣、打糍粑、跳竹竿舞,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大寨村,将红瑶古老文化的体验感“拉满”;瓷器、农民画、蜡染书签,门类多样、设计精美的文创产品,让江西萍乡市湘东区江口村迅速“出圈”……各地乡村需要在坚守其本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树立文化品牌,打造特色IP,焕发时代魅力和风采。
⑦留住乡风乡韵乡愁,游客徜徉其中,既能感受历史带来的熟悉和亲切,又不乏创意赋予的惊喜和独特;村民既不丢掉传统,又能收获效益……如此,乡土文化能够在多方倍增的信心中,展现更加生动活泼、火热多彩的传承发展图景。(摘自 2023-04-04《人民日报》,作者郑海鸥。有删改)
15.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3分)
A. 标题用“把”字句,让读者明白文章意在表达传承活态文化的影响和效果。
B. 第①段例举问卷调查结果,自然地联接下文,明确了乡土“文旅”重在“文”。
C. 第⑤段末连用三个“敬畏”,表明了作者对乡土文化建设的鲜明态度和观点。
D. 文中“圈粉”、“拉满”、“出圈”等词,体现了文章语言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16. 活态的乡土文化有哪三个突出特点?请简要回答。(6分)
17. 第④段说,“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须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句话应怎么理解?请结合全文简要作答。(4分)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8-20 题。(10 分)
[材料一快科技415日消息,本源量子公司宣布,自16日上线以来,其最新研发的“本源悟空”已经为全球用户提供了三个月的大规模、稳定自主量子算力服务,标志着中国正式步入了量子算力的应用时代。
据悉,“本源悟空”在硬件、芯片、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等四个方面均实现了自主可控,其中国产化率超过了80%,而其他部分也通过自主研发有了备用方案。
“本源悟空”之名源于  ①                       ,寓意着                       
[材料二谷雨时节,联合国迎来第15个中文日。就在前一天,也就是418日,中国知名歌手周深应邀出席联合国中国书会牵头举办,主题为“载言载乐,和合共生”的交流讨论会,并在联合国舞台上演唱三首歌曲。
“请听见,爱的声音。让我们,将心再贴紧。愿风中不再飘来硝烟和眼泪。愿孩子拥有黎明。”当周深在联合国总部唱响《和平颂》时,现场有观众泪湿眼眶。当音乐结束时,现场掌声四起。
在接受中国日报记者采访时,周深表示,“在联合国的舞台上,联合国的平台上,去用中文演唱咱们自己的歌曲,我觉得这就是最大的文化自信。”


18. 对以上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__。(3分)
A. “材料一”用“本源悟空”和“悟空芯”命名,有助于《西游记》的营销。
B. 在联合国交流会上演唱中文歌,既弘扬中文之美,又张显文化自信。
C. 小女孩的认真和勇气值得肯定。截取的网友评论针对的是书写问题。
D. 中国传统文化要得到世界的认同与尊崇,首先要有民族共生的认同感。
19. 根据“材料一”语境,结合名著《西游记》,把两处横线上的内容填写完整。(3分)
20. “材料三”的网友只是从两个不同角度评论“黄”字写法的对错。那么,具体理由是什么呢?请代这位网友作简要说明。(4分)
三、作文(60 分)
21. 请认真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有人说,守护者值得所有人的尊敬,没有什么是在守护者的庇护下最安全了。本卷中,春秋时期的鲁班锁、古人“别自有术”的凹凸镜、原始、沧桑的长城以及活态的乡土文化,都是守护人的坚守和维护才得以传承。守护者或守护重要的人或事物,或守护某种抽象的感情、记忆。每一段守护都有着感人的事迹,精彩的故事,也蕴含着守护者默默的,不被察觉的,隐忍的情感。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与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思考,以“守护”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定文意;不套作、不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37

主题

3627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2069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2024年惠安县初中毕业班初中语文质量检测参考答案暨评分标准
一、积累·运用(23分)
1. 8分)(每小题错、漏、添一字扣1分)
1)会挽雕弓如满月
2)不畏浮云遮望眼
3)白云千载空悠悠
4)霜重鼓寒声不起
5)登轼而望之
6)又弗如远甚
7)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8)示例:①闲来垂钓碧溪上 ②忽复乘舟梦日边 ③怀旧空吟闻笛赋 ④报君黄金台上意 ⑤提携玉龙为君死(写出一句即可)
2. 9分)
1C
2B3分)
3DA句意相反,B短语顺序错,C“墨宝”用词不当)(各3分)
3. 6分)(内容获知和领悟各3分;若“获知”和“领悟”仅用一词语或浅意一短句,酌情扣分)
• 《西游记》示例:唐僧前往西天去取经,意志坚定,虽屡次被妖魔所骗,身陷险境,却从未动摇,与徒弟们克服八十一难,修成正果。他目标坚定,不畏艰险,努力前行,追求理想的意志和精神,值得我学习。
• 《红星照耀中国》示例:“山西娃娃”是众多“红小鬼”中一员,他是个十三四岁的瘦少年,是一名宣传员,被白匪抓住时,把宣传品吞下去。他面对危险时,表现出的沉着和勇敢,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示例:保尔在战斗时被炮炸、挖路时得伤寒并发症、劳动时发高烧和急性风湿病、车祸被压坏左膝盖、最后双腿瘫痪、双眼失明。可无论遇到多大困难,他都积极乐观地面对,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和鼓舞。
• 《海底两万里》示例:鹦鹉螺号在印度洋穿行,船上人看到了基灵岛,看到了“船蛸”,还看到了一望无垠的“牛奶海”。这些大胆的想象,提示我们:自然充满了神奇,探索永无止境。
二、阅读(67分)
(一)(7分)
4. 4分)示例:①赋写泉水声色形态以及回旋曲折、山水环绕的地势;②由对眼前山水的欣赏,转入对于自然和人事沧桑的思索。(各2分,意对即可)
5. 3分)C(“虚实结合”错)
【附大意】清澈的溪流欢快地奔流而出,穿越了青山的重重障碍。方圆十里的一片小平原。就坐落在青山与溪流的环抱之中。//茫茫今古,曾经发生过多少次沧桑陵谷的变迁,许多昔日繁华兴旺的都市,后来却变成种植庄稼的田野。这个地方的山川形势不比寻常,莫非也曾经历过某种小小的盛衰兴废么!
(二)(16分)
6. 3分)D
7. 3分)
1)削减,减少。
2)清清楚楚,楚楚明白。
3)丝毫,微小。
8. 6分)
1)(3分)一旦(等到)得到古镜,一律刮磨使镜面平滑,这是师旷伤感知音(难得)的缘故(原因)啊。(“比”、“皆”“令”、“平’使动用法”各0.5分,“此……也”判断句式1分)
2)(3分)有人推究(探究,推测)它的原理,认为是由于铸造时薄的地方先冷却(下来)。(“原”、“其”、“理”、“以谓”、“铸”和“冷”各0.5分)
9. 4分)
“得古鉴者”心理示例:镜子当然是平整、光滑才好呀!
“食马者”心理示例:都是马,笼在一起,喂了就行,哪有什么区分?(心理各1分)
原因分析示例:前者不懂识物惜古,后者不懂识人惜才(或:人们对事物真正价值和才能的认识不足或不重视。或:人们习惯于新奇为美,忽视内质,导致破坏了事物原有拥有的价值)。(2分。意对即可)
【译文】古人制造镜子的时候,大镜子铸成平的,小镜子铸成凸的。镜面凹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大些,镜面凸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小些。用小镜看不到人脸的全像,所以作得稍为凸些,以使脸像变小,这样的镜子虽小仍可获得人脸全像。造镜时要量镜子的大小,以决定增减镜子凸起的程度,使脸像和镜子大小相称。古人做工巧妙,后人造不出来了,一旦得到古时的镜子,一律刮磨使镜面平滑,这是师旷(春秋著名乐师)为什么悲哀(没有人)真正懂得音律的缘故啊。
世上有透光镜,镜背面有铭文,共二十字,字体极其深奥,没人能读懂。用这个镜子承受日光,背面的花纹和二十个字就会透射在房壁上,清清楚楚。有人推究它的原理,认为是由于铸造时薄处先冷,唯独 有花纹和字的地方比较厚,冷得慢,以致铜收缩得多。铭文和花纹虽然在背面,但是镜面上隐隐约约有痕迹,所以在光中显现出来。我观察了这面镜子,认为道理确实如此。可是我家有三面镜子,又见到了别人家所收藏的镜子,都是一个式样,图案铭文没有丝毫差异,形制很古老。只有这种镜子可以透光,其他的镜子即使也有很薄的,却都不能透光。想来古人自有特殊的制作方法。
(三)(21分)
10. 3分)B(“夸张语言”错)
11. 4分)①有强烈的文物保护意识;②自发巡逻长城,阻止损坏行为。(各2分)
12. 4分)①表现林长友勤快、好学的特点(或:说明林长友能主动提升修缮水平)。②使得上下文的内容自然连贯。(内容和结构的作用各2分,意对即可)
13. 4分)“第一缕阳光”照耀下的金山岭长城壮美亮丽,林长友几十年如一日守护长城的奉献精神闪现光辉,恍若一体,极具感染力。(答点各2分,意对即可)
14. 6分)示例:①保护长城不受损坏是林长友祖孙三代的美好愿望;②科学、有规划地作好系统修复,传承长城文化是奋斗的期望;③提升保护文物意识,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的追求。(意对即可。)
(四)(13分)
15. 3分)D(应是“生动性和时代性”)
16. 6分)示例:①分布村寨和街区,充满烟火气;②独特、本真的人文味道;③非遗活态传承项目繁多;④非遗文化的沉浸式体验给人美好感受。(每点2分,写出三点即可)
17. 4分)示例:传统村落的风貌和格局,优秀的传统民风民俗要“无所为”,意指要对历史、文化和生态保持敬畏之意;对“古人之规矩”要“有所为”,意指要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升活态乡土文化的魅力和风采。(每点2分,意对即可)
(五)(10分)
18. 3分)A
19. 3分)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人物孙悟空(1分);②像孙悟空一样具有“72变”的灵活多变能力(2分,意对即可)。
20. 4分)
文字角度(2分)示例:①汉字的书写讲究一笔一画要规范、正确,从字体看,“黄”应该是电脑字库中的行楷字,还是要规范字,避免给孩子们的认知造成干扰。②公共场所应当规范用字,展现艺术应当在书法作品上。如遇这类情况,要教育孩子,不仅要学会识字,更要学会欣赏和理解这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书法角度(2分)示例:①优秀书法作品用“笔画增减”的写法,体现了书写者的“独具匠心”。“黄”不出头,说明了汉字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历史,一种艺术。②古代名家写的“黄”的确有很多“黄”不出头的(或:“黄”不出头,是魏碑的特有写法),从书法艺术的角度而言,是创作者以字形变体的自由,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三、写作(60分)
21. 60分)略(参见2023年福建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内容25分,表达25分,发展等级10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马车教育 ( 泉州玖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闽ICP备18025069号-3

GMT+8, 2025-10-8 00:49 , Processed in 0.05839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