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就要做到最好!”儿时父亲的教诲如金石掷地,字字铿锵;母亲却总温和补一句:“尽力就好,别怕试错。”在两种教育理念的拉扯中,我渐渐明白:人生本无绝对完美,于“完成”中雕琢“更好”,才是成长的真谛。 一块美玉能拍出天价,可谁见过未经开料、雕琢的原石?那些在匠人手中被反复打磨的纹路,那些看似“不完美”的天然瑕疵,恰是它价值的注脚。人亦如此——我们无法仅凭表象评判一个人的重量,正如再好的玉也有石纹,再优秀的人也有短板。多少次考试,我们为错失的几分懊恼;多少回作业,我们因粗心的纰漏自责。可对正跋涉在学海的少年而言,拼尽全力展现真实水平、一丝不苟完成每一份任务,本就是最珍贵的成长印记。 “完成”永远比“完美”更具分量。运动会的赛场上,人们只记得冠军的名字,可那些在跑道上挥汗到最后一秒的身影,何尝不是自己的英雄?有人因畏惧失败踟蹰于起跑线外,有人却敢让心跳与发令枪共振——这种敢闯敢试的锐气,远比奖牌更闪耀。追求完美的执念让“卓越”显得稀缺,可从失败中打捞经验、在跌倒处重新出发的勇气,才是成长的底色。 “万事开头难”,难的从不是事情本身,而是跨出第一步的决心。多少人因怕“做得不够好”,在犹豫中把机会拱手让人,最终沦为人群中模糊的背景。我至今记得小学时那场奥数竞赛,全班只有我一人鼓起勇气报名。最终仅获第四名的成绩,没能让我站上学校的领奖台,却让我在班级的掌声里收获了最珍贵的勋章——老师为我定制的“勇气奖”,同学们眼中的光亮,以及我胸腔里轰然炸开的自信。那次“不完美”的尝试,成了我人生答卷上最鲜亮的一笔。 这世上从无天生的天才,只有在“不完美”中执着掘进的追光者。我们或许终其一生都成不了别人眼中的“最好”,却可以在自己的时区里成为“更好”。就像匠人琢玉,每一次下刀都是对“更优”的叩问;就像我们在学习与生活中,每一次完成都是对“更好”的奔赴。脚踏实地地去做,坚定无畏地去闯,你会发现:所谓成长,本就是在“精雕细琢”中与不完美和解,在“尽力而为”中向更好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