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孩子聊学习不踩雷,核心是“少评判、多关注感受与过程”,推荐这3个安全又能拉近距离的话题: 1. 聊“学习里的小亮点”:聚焦具体进步,不贴标签 比如:“今天数学课你举了3次手,其中那道应用题的思路,老师说很特别,你当时是怎么想到的呀?” 重点:避开“你怎么又考差了”“别人都比你强”,只抓具体小事(比如专注度、思路、努力动作),让孩子感受到“被看见”,而非被评价。 2. 聊“学习时的小麻烦”:当“战友”不做“裁判” 比如:“最近写作业有没有哪科觉得有点难?是题目看不懂,还是时间不够用呀?咱们一起想想办法。” 重点:不指责“你怎么这么粗心”“这点事都搞不定”,而是用“咱们”拉近距离,让孩子敢说困难,把“解决问题”变成共同目标。 3. 聊“学习外的小收获”:拓宽学习的定义 比如:“今天除了课本知识,有没有学到别的?比如记单词的小技巧、和同学讨论题的新想法,甚至是‘上课没走神’这种小进步?” 重点:打破“学习=分数”的绑定,让孩子知道“努力的过程、新掌握的方法”都是收获,减少对结果的焦虑。 这三个话题都能避开“说教”和“对比”的雷区,更易让孩子敞开心扉。 以下是吴老师用心制作的“聊学习的避坑话术清单”,这样遇到具体情况就不用慌了。
聊学习避坑话术清单:替换雷区,换成孩子愿意听的话 一、别否定努力,改肯定过程(避开“你怎么这么笨”) • 雷区话术:“这么简单都不会,你上课听啥了?” • 替换话术:“这道题看着有点绕,你刚才试着读了2遍题,已经在找思路啦,咱们再拆拆条件?” 二、别只盯分数,改关注进步(避开“又考这么差”) • 雷区话术:“这次才考80分,比上次还退步了!” • 替换话术:“我看你这次错题里,3道计算题都对了,比上次少错2道,是不是更细心了?剩下的错题咱们一起看看怎么补~” 三、别催赶指责,改共情帮忙(避开“快点写,磨磨蹭蹭”) • 雷区话术:“都快9点了还没写完,你到底在干嘛?” • 替换话术:“是不是写作业累了,或者哪道题卡住了?要是累了就歇5分钟,卡住的话咱们一起想想办法。” 四、别强加要求,改尊重选择(避开“必须先写数学”) • 雷区话术:“先把数学写完!别先玩语文,听我的!” • 替换话术:“今天作业有数学和语文,你想先写哪科呀?先写擅长的,说不定后面更有劲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