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从晨雾中探出头,金辉与夜的余墨交织,天地间晕染开层层薄雾。“江山如此多娇”,惠安——这片山海相拥的土地,正以独有的韵致,在晨光里铺展成一幅动人的画卷。 惠安的山,不似泰山“会当凌绝顶”的巍峨,也无华山“势飞白云外”的险峻,却在我心中烙下了别样的深刻。我与父亲站在山脚下,仰头望去,连绵的山峦如墨色的浪涛。阳光轻洒山尖,似为它缀上一顶金冠;蔚蓝的天与棕褐的山撞出鲜明的色彩,恰如古人笔下“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诗意长卷。 山间的行人渺小如蚁,爬山的、登顶的,都在天地间成了点缀。我手脚并用地向上攀登,一步一印,把青春的足迹刻进泥土。暮秋的阳光仍带着执拗的热意,洒在背上,将影子拉得颀长;山风掠过耳畔,似在为我鼓劲。正如塞涅卡所言:“行路不止,行者常至。”此刻的每一步,都是对坚持的注解。 行至山腰,花草渐稀。我折下一束野花,芬芳萦绕心尖,本盼着它能引我见山顶的胜景,却转瞬凋零——或许是山路迢迢,辜负了它的热忱。香气淡去,却让我在遗憾中品出几分“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释然。 回头望,身后是仍在奋力攀爬的身影;低头看,自己的腿已如灌铅。我放缓脚步,开始欣赏沿途的景致——原来惠安的美,藏在每一道山棱、每一寸光影里。稍作休憩后,我再度向上,朝着阳光的方向,把“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信念揣进怀里。 登顶时,眼前却只有层层叠叠的雾,游人如织,却不见预想中的“一览众山小”。这场“未见风景”的攀登,像一场朦胧的梦,让我忽然懂得:有些追寻,本就不在于终点的惊艳。 下山的路,疼与累如潮水般涌来,上山时的锐气早已消磨。可当我走走停停,却在每一个转角撞见不同的风光。我这才明白,爬山的意义,从不是非登顶不可——正如王安石所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但更在于下山时的沉淀:那些沿途的风景,那些回望时的思索,都是成长的注脚。 夕阳西沉,“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橙光将天空晕染得晶莹透亮。倦鸟归巢,夜幕拉起最后的帷幔,一切都在时序里有始有终。 惠安的山,以其独特的风貌,教我读懂了“上山是坚持,下山是沉淀”的哲思。它让我明白,登顶的坚持是勇气,下山的坚持是反思。当月光如银纱般覆上山峦,我知道,这座城的美,这份山径间的领悟,会永远在我心中熠熠生辉。正如那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惠安的山,便是我成长路上一本鲜活的典籍。
|